[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64725.4 申请日: 2013-08-21
公开(公告)号: CN104415302B 公开(公告)日: 2018-07-20
发明(设计)人: 于新慧;张学云;韩刚;赵文峰;吴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 于新慧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分类号: A61K36/9068;A61P11/02;A61K3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2108***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鼻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含有生姜、杏仁、茯苓制备而成的药剂,可加橘皮、泽泻、苏叶,用于治疗鼻塞型鼻炎;可加橘皮、法半夏、元参、桔梗、甘草,用于治疗鼻流清涕型鼻炎;可加半夏、元参、桔梗、石膏、五味子,用于治疗鼻流黄涕型鼻炎。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组方独特,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健脾化湿、宣肺通窍之功效,适用于不明原因引起的鼻塞伴流清涕、黄涕等症状的鼻炎。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生物医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鼻腔分泌的稀薄液体样物质称为鼻涕或者鼻腔分泌物,其作用是帮助清除灰尘,细菌以保持肺部的健康。通常情况下,混合细菌和灰尘的鼻涕后吸至咽喉并最终进入胃内,因其分泌量很少,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当鼻内出现炎症时,鼻腔内可以分泌大量的鼻涕,并可以因感染而变成黄色,流经咽喉时可以引起咳嗽,鼻涕量十分多时还可以经前鼻孔流出。鼻炎按主要症状及分泌物分鼻塞型、清涕型、黄涕型三型。

鼻炎病因大致分以下三方面:(1)全身病因:长期慢性疾病,如内分泌失调、长期便秘、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而致鼻粘膜长期或屡发性充血或瘀血。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或C。长期服用利血平等降压药物,可引起鼻腔血管扩张而产生似鼻炎的症状。(2)局部病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演变成慢性鼻炎。由于邻近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或畸形,致鼻发生通气不畅或引流阻塞,如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等。(3)环境因素:在有水泥、烟草、煤尘、面粉或化学物质等环境中的工作者,鼻粘膜受到物理和化学因子的刺激与损害,可造成慢性鼻炎。温湿度急剧变化的环境,如炼钢、冷冻、烘熔等车间工人,也较易发生慢性鼻炎。慢性鼻炎(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单纯肥厚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由于致病因素很多而确切的病因未明,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局部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理想的对因治疗药物。

中医药辨证施治对慢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慢性鼻炎属于中医学的“鼻窒”范畴。肺开窍于鼻,肺和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若肺气不足,卫阳不固,则易受邪毒侵袭,失去清肃功能,以致邪滞鼻窍,或饥饱劳倦,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不健,失去升清降浊之职,湿浊滞留鼻窍,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或是体健之人,正不胜邪,外邪时犯鼻窍,邪毒久留不去,阻于脉络,遏制气血,以致气滞血瘀,发生鼻窒。现代中医将鼻窒的发病学说主要归为肺脾气虚、气滞血瘀两大学说,治法多用健脾益气、祛风除湿、祛邪通窍、活血化瘀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认为鼻炎主要病机以寒湿阻窍、肺气不宣为关键,为此,以健脾化湿、宣肺通窍为法创立本方,临床使用收到良好效果。本发明采用纯中药配制而成,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等特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不明原因引起的鼻塞伴流清涕、黄涕等症状的鼻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原料成分和重量配比制备而成的药剂:生姜3~10份、杏仁4~10份、茯苓5~10份。

如上所述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可加橘皮4~10份、泽泻5~10份、苏叶3~10份,用于治疗鼻塞型鼻炎。

如上所述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可加橘皮3~10份、法半夏4~10份、元参5~10份、桔梗3~10份、甘草4~10份,用于治疗鼻流清涕型鼻炎。

如上所述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可加半夏3~10份、元参4~10份、桔梗5~10份、石膏5~10份、五味子3~10份,用于治疗鼻流黄涕型鼻炎。

一种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处方量将以上各原料药用水煎煮2~3次,过滤,合并滤液,制成口服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新慧,未经于新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4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