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4934.9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0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史国宝;刘鑫;王佳赟;曹克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5/14 | 分类号: | G21C15/14;G21C15/243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丁惠敏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压力容器 外壁 临界 热流 密度 装置 | ||
1.一种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包覆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部,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之间形成流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内部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设在保温层内壁面的弧形段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的纵截面为弧线形,所述突起部与所述保温层内壁面的接触端为第一端部,所述突起部朝向所述压力容器外壁面的端部为第二端部;
第一方向沿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处的切线且指向所述第二端部;
第二方向沿所述保温层内壁面与所述突起部接触的位置处的切线且指向所述保温层内壁面的直线段区域;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5°~8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的纵截面为直线形,所述突起部与所述保温层内壁面的接触端为第一端部,所述突起部朝向所述压力容器外壁面的端部为第二端部;
第一方向沿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径向指向所述第二端部;
第二方向沿所述保温层内壁面与所述突起部接触的位置处的切线且指向所述保温层内壁面的直线段区域;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5°~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的数目至少为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其中包括多个所述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之间不相互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突起部沿所述保温层内壁面的周向分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突起部在所述保温层内壁面的周向分布,形成一排或多排突起部,所述多排突起部的排列方式为并排排列或错位排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其中,通过焊接固定方式、粘接固定方式、紧固件固定方式或铆接固定方式将所述突起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内壁面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和所述保温层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其中,所述突起部为翅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49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合均衡联合预编码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下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