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铅锌冶炼废渣的泡沫矿井充填材料制备工艺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4962.0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7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谭宏斌;侯小强;戴景艳;聂建军;郭从盛;马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28/08;C04B18/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2300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铅锌 冶炼 废渣 泡沫 矿井 充填 材料 制备 工艺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锌冶炼废渣处理及在矿井充填方面的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含铅锌冶炼废渣的泡沫矿井充填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我国铅锌冶金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10年,铅锌总产量达到958.10万吨。我国铅锌金属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产品产能飞速发展的同时,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冶炼废渣的处理问题逐步凸现,不仅关系到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而且更关系到对自然环境的深远影响。由于在矿物原生过程中,铅锌多以相互伴生的形式存在,这就形成了冶炼过程中铅锌联合的普遍格局。我国锌冶炼行业工艺繁多,火湿法并举,但采用湿法(焙烧—浸出—电积工艺)生产的约占70%,成为主流,并有进一步取代火法炼锌的趋势。在湿法炼锌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脱硫,目前国内多为焙烧脱硫,焙烧过程中产生的焙砂、焙尘均作为半成品进入下段流程。采用硫酸体系对焙烧矿进行浸出,此过程是产生锌渣的主要环节。在一个10×104t/a的电锌冶炼厂,投入锌品位约50%的情况下,系统产各类渣约为96121.5吨,其中,浸出渣为主要渣[侯晓波.铅锌冶炼渣处理的系统分析及研究[J].云南冶金,2011,40(3):42-46]。以某大型铅/锌冶炼厂湿法炼锌中性-酸性复浸出工艺的浸出渣经挥发窑系统回收部分有价金属(锌、铅、铟、锗等)后所得到的二次渣;废渣风干后经球磨机磨细,过0.1mm筛,105℃下烘干,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如下:Fe34.81%、Cu1.31%、Zn2.84%、Pb0.57%、As0.42%、Ag97mg/kg、Ga923mg/kg、In96mg/kg、Cd30mg/kg、S5.1%、C(焦炭)20.48%、石英20.36%,其余为Mn、Ca、K、Al、Mg等,约占14%[潘凤开,郭朝晖,程义,等.Pb/Zn冶炼废渣中重金属的生物浸出-盐浸处理[J].环境工程学报,2008,2(12):1672-1676]。这些废渣的堆存直接影响自然环境,并对环境如土壤、水体和农作物等造成危害;在对废渣进行浸出实验发现,砷是弃渣中污染环境的重要有害元素之一,其次是氟;实验发现最大砷浸出浓度值为1075ug/L,氟为8.48mg/L;研究还发现在所研究的pH范围(4-60)内,浸出液pH与渣中重金属离子的浸出呈负相关,而与F以及As的浸出呈正相关[杨景田,苏欣捷,武庆芬,等.铅锌冶炼弃渣有害特征及其浸出行为研究[J].环境科学,1988,9(6):17-22]。
铅锌渣由于含有Pb、Zn、Cu、Cd等重金属,As和F等有害非金属,属于危险废物的范畴。目前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理,首先对有害物质稳定化后,回填在铅锌矿的矿井中。
在铅锌矿中,铅和锌的存在形式主要为闪锌矿(化学式为ZnS)和方铅矿(化学式为PbS),其次为菱锌矿(化学式为ZnCO3)和白铅矿(化学式为PbCO3)[方明山.云南某铅锌矿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J].矿冶,2011,20(1):100-103]。另外,铅锌矿中的其他物质主要也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关于铅锌废渣的砷,采用硫化沉淀法效果较好,使其生成三硫化二砷(化学式为As2S3)[赵金艳,王金生,郑骥.含砷废水、废渣的处理处置技术现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3):287-291]。关于铅锌废渣的氟,加入氯化钙、氯化铝、硫酸铈效果较好[韦万丽,吴胡玉,张永航.污水中氟污染治理方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33-35]。
因此,在铅锌冶炼渣中加入硫化钠(化学式为Na2S),可以得到Pb、Zn、Cu、Cd、As等元素的硫化物,其性能稳定,与天然矿物类似,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加入氯化钙、氯化铝、硫酸铈可有效的固化住F元素。
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以下简称砂浆)中引入适量细小的气泡,搅拌均匀再浇筑硬化后的混凝土称为泡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采用泡沫混凝土充填矿井具有施工简便、回填速度快、充实度高、综合成本低等特点[张磊蕾,王武祥.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10,(1):38-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未经陕西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4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锅炉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健康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