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回压逆止节能真空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4975.8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冠鋐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7/14 | 分类号: | F04B37/14;F04B3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真空泵 回压逆止 节能 真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回压逆止节能真空阀,属于真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把能够从密闭空间中排出气体或使空间中的气体分子数目不断减少的设备称为真空获得设备或真空泵。目前在真空技术中,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已经能够获得从大气压力105Pa到10-13Pa,宽达18个数量级的压力范围。
真空泵在抽真空时,当密闭空间的气体被抽到一定程度使得密闭空间的真空度达到预设值后,真空泵需要继续运行以保持密闭空间的这种真空度,由于真空泵的电机功率一般较大,因此为了维持密闭空间的真空度而开动真空泵会造成能源的无谓的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回压逆止节能真空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回压逆止节能真空阀,包括管路本体、真空发生器和回压逆止阀;所述回压逆止阀设于所述管路本体的中部的内腔并将所述管路本体分为进气段管路和排气段管路;所述真空发生器的压缩空气进口与一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的进气口端与所述进气段管路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器的排气口端与所述排气段管路连通;所述回压逆止阀包括支架,复位弹簧、密封阀和环形的密封环;所述支架和密封环间隔设置,并且两者均固设在所述管路本体的内腔上;所述密封阀由阀头和阀杆组成;所述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阀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抵靠设置,另一端抵靠所述阀头后端设置,所述阀头的前端抵靠所述密封环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气段管路为波纹管。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排气段管路为波纹管。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环形的密封环上设有密封垫圈。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密封环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垫圈嵌设于所述凹槽。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架中心设有限位孔,所述阀杆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阀头的前端的形状为一凸台,所述密封环对应所述凸台设置形状匹配的凹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设有真空发生器,因此当真空泵抽真空到一定程度后需要维持真空度阶段,可以只运行真空发生器而不运行真空泵,利用真空发生器来维持密闭空间的真空度,从而降低真空泵电机对能源的消耗;
2、本发明在真空泵的排气口端设回压逆止阀,因此当真空泵停止运转时,可以密封真空泵的排气口起到保压的作用;
3、本发明包括有波纹管,因此可以利用波纹管的延伸性方便地对接排气管路与真空泵,并且可以利用波纹管的弹性而缓冲真空泵引起的震动,以避免与真空泵排气口连接的排气装置因震动而损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附图2为阀头一种实施方案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管路本体;2、真空发生器;3、回压逆止阀;4、进气段管路;5、排气段管路;6、压缩空气进口;7、进气口端;8、排气口端;9、支架;10、复位弹簧;11、密封阀;12、密封环;13、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回压逆止节能真空阀
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用于真空泵的回压逆止真空阀,包括管路本体1、真空发生器2和回压逆止阀3;所述回压逆止阀3设于所述管路本体的中部的内腔并将所述管路本体1分为进气段管路4和排气段管路5。即回压逆止阀3在管路本体1的内部将管路本体1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真空发生器2为普通的真空发生器,其具有三个接口,即压缩空气进口6、进气口端7和排气口端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鑫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49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冬虫夏草的质量等级划分方法
- 下一篇:一种保护无线网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