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化学基因传感器法检测华法林敏感性基因的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66835.4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7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云;李明;肖湘文;赵丽;黄桃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化学 基因 传感器 检测 华法林 敏感性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基因传感器法检测华法林敏感性基因的试剂盒,特别是涉及以一种电化学基因传感器技术快速检测人基因组中华法林敏感性基因的试剂盒。本试剂盒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通过本发明的试剂盒,实现对人体细胞、抗凝全血、或组织等样品中的人基因组中的法林敏感性基因进行快速检测和分析。
背景技术
1998年底美国科学促进会将电化学基因传感器技术列为1998年度自然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之一,足见其在科学史上的意义。它以其可同时、快速、准确地分析数以千计基因组信息的本领而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这些应用主要包括基因表达检测、突变检测、基因组多态性分析和基因文库作图以及杂交测序等方面。
生物芯片以其高通量、多靶位的检测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科学领域。以印刷电路板为载体的微阵列芯片,更以其高效、高通量、低价位等特点,已经广泛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筛查、辅助诊断。
微阵列芯片包括寡核苷酸芯片、cDNA芯片、抗原芯片、抗体芯片等,电化学基因传感器芯片以特殊化学方法处理后的印刷电路板为载体,将各种探针或靶标片段以化学键结合的方式固定在印刷电路板表面,并利用二茂铁衍生物作为电化学指示剂,形成可用于杂交反应或抗原抗体反应的微阵列芯片。
华法林(warfarin)是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长效抗凝药,多用于人工瓣膜置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房颤等的口服抗凝治疗。其抗凝效果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作为监测指标。目前临床上华法林的给药方案通常采用首先给予一定标准剂量,然后临床医生根据每个患者INR值的情况,增加或减少剂量直至INR达到靶标。但是在这样的抗凝疗法中,调整剂量的周期较长,患者发生血栓或出血的可能性较高。
造成华法林用量个体差异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非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非遗传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体表面积、药物的相互作用、饮食习惯和疾病状态等。然而,非遗传因素的影响程度较为有限,并非华法林用量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进展和华法林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阐明,遗传因素在华法林用量个体差异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知与华法林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相关的基因达30余种,其中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基因(VKORC1)的基因多态性和细胞色素P4502C9基因(CYP2C9)是影响华法林用量个体差异最主要的两个遗传因素。
VKORC1和CYP2C9是目前所知影响华法林用量个体差异最主要的遗传因素,已有学者对这两个基因在华法林个体差异中的贡献大小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显示CYP2C9和VKORC1的多态性对华法林用量个体差异的贡献比例分别5~22%和6~37%。将VKORC1和CYP2C9的多态性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合用药物和治疗疾病等相结合,可解释华法林用量个体差异原因的33.3%~60.8%。在中国人群中,Veenstra等报道VKORC1、CYP2C9、年龄、性别可解释香港中国人华法林用量个体差异原因的60.8%,其中VKORC1和CYP2C9的贡献是31%和7.9%。Miao等报道的另一组中国人中,VKORC1和CYP2C9对华法林用量个体差异的贡献分别是49.4%和1.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基因传感器法检测华法林敏感性基因的试剂盒,特别是涉及以一种电化学基因传感器技术快速检测人基因组中法林敏感性基因的试剂盒。本试剂盒可以检测人体细胞、抗凝全血、或组织等样品中的人基因组中的法林敏感性基因。
本发明适用于定性检测人外周血、各种组织和细胞等临床样本中细胞色素CYP2C9基因*2,*3,*5等位基因型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1(VKORC1)基因-1639G>A、1173C>T等位基因型共5个华法林敏感基因SNP位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68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桩及支护桩墙
- 下一篇:一种可多角度旋转的嵌入式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