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凤梨组织培养基及组培快繁空气凤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69435.9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1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郑凯;丁久玲;史青云;蔡鸿宇;朱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云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凤梨 组织 培养基 组培快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的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凤梨组织培养基及组培快繁空气凤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凤梨(学名Tillandsia,英文名Air plant)为凤梨科(Bromeliaceae)铁兰属(Tillandsia)多年生草本植物,包括近550个品种和90个变种,品种繁多、形态各异,本试验选取的品种为丛生品种中的斯垂科特(T.stricta)。空气凤梨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特殊作用,但是我国空气凤梨种源相对较少,应采取措施加快其繁殖。
空气凤梨的繁殖主要靠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本试验选取的这两个品种通过人工授粉技术可大量结实,一个植株荚果可达5-10个,一个荚果含空气凤梨种子约60-80粒,一次播种可得300~800个幼苗。种子一般1周即可发芽,但发芽后生长速度极慢。自然状态下从发芽长至真叶2片需3个月,长至3~4片真叶需半年,长至成苗需4-6年时间,且幼苗常因管理不当而干枯、死亡。虽然常规种子繁殖繁殖系数高,但其繁殖速度极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快种子繁殖速率的空气凤梨组织培养基及组培快繁空气凤梨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气凤梨组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配方如下:1/2MS+IAA0.5mg·L-1+蔗糖3%+琼脂0.6%,pH5.6~5.8。其中,蔗糖3%表示1L培养基中加入30g蔗糖;琼脂0.6%表示1L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粉6g。
利用空气凤梨组织培养基组培快繁空气凤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空气凤梨荚果作为外植体;
2)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3)播种: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倒在无菌纸上平摊,取无菌吸水纸平铺在外植体上面,使外植体表面的水分充分吸干;然后用消毒好的剪刀和镊子将外植体剪开,将外植体内的种子放入准备好的所述培养基内;培养条件:温度22-28℃,每日光照12h,光照强度1500~2000lx;
4)组培:在此培养基中生长3个月后进行转接,转接的培养基仍用上述培养基,依照此法每3个月转接一次,直至幼苗出瓶。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本发明培养基培养后,空气凤梨种子组培后在培养室内培养约9个月,即可出瓶进行栽培;组培播种,幼苗长至真叶2片需1个月,长至真叶3~4片需2个月,长至真叶6~8片需3个月,生长速度比自然状态下提高30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空气凤梨组织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配方如下:1/2MS+IAA0.5mg·L-1+蔗糖3%+琼脂0.6%,pH5.6~5.8。其中,蔗糖3%表示1L培养基中加入30g蔗糖;琼脂0.6%表示1L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粉6g。
利用上述空气凤梨组织培养基组培快繁空气凤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空气凤梨荚果作为外植体;
2)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3)播种: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倒在无菌纸上平摊,取无菌吸水纸平铺在外植体上面,使外植体表面的水分充分吸干;然后用消毒好的剪刀和镊子将外植体剪开,将外植体内的种子放入准备好的所述培养基内;培养条件:温度22-28℃,每日光照12h,光照强度1500~2000lx;
4)组培:在此培养基中生长3个月后进行转接,转接的培养基仍用上述培养基,依照此法每3个月转接一次,直至幼苗出瓶。
下面通过试验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材料与试验
1.1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2008年从美国引进的斯垂科特(T.stricta),选取荚果做为外植体,采摘荚果时按照如下标准:果荚变为灰白色、果荚未裂开、用手指捏荚果有疏松感、苞片呈现微黄色时进行采摘,采摘时连同荚果基部的苞片一起。
1.2方法
1.2.1外植体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69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