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测量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0198.8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4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5B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特性 测量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的结构参数,根据所述结构参数建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二维模型;
对所述二维模型进行分区,对所述分区后的各区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网格模型;
选取用于模拟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的数学模型;
设定一次风温度、一次风风量、二次风温度、二次风量、燃料消耗量;
根据所述数学模型、网格模型、一次风温度、一次风风量、二次风温度、二次风量、燃料消耗量模拟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热态过程;
通过所述模拟的流动过程,测量炉膛内温度分布规律、组分浓度场分布规律,得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态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二维模型进行分区,对所述二维模型进行分区,对所述分区后的各区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网格模型包括步骤:
沿所述二维模型的炉膛高度方向划分上区域、下区域;
利用预设的网格划分方法分别对所述上区域和所述下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网格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模型包括一次风入口、二次风入口、物料入口、炉膛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学模型包括k-ε湍流模型、P-1辐射模型;
所述根据所述数学模型、网格模型、一次风温度、一次风风量、二次风温度、二次风量、燃料消耗量模拟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热态过程包括步骤:根据所述k-ε湍流模型、网格模型、一次风温度、一次风风量、二次风温度、二次风量、燃料消耗量模拟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气-固两相之间的湍流;根据所述P-1辐射模型、网格模型、一次风温度、一次风风量、二次风温度、二次风量、燃料消耗量模拟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对流和辐射换热。
5.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获取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的结构参数,根据所述结构参数建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二维模型;
划分模块,用于对所述二维模型进行分区,对所述分区后的各区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网格模型;
选取模块,用于选取用于模拟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的数学模型;
设定模块,用于设定一次风温度、一次风风量、二次风温度、二次风量、燃料消耗量;
模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学模型、网格模型、一次风温度、一次风风量、二次风温度、二次风量、燃料消耗量模拟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热态过程;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模拟的流动过程,测量炉膛内温度分布规律、组分浓度场分布规律,得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态特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沿所述二维模型的炉膛高度方向划分上区域、下区域,利用预设的网格划分方法分别对所述上区域和所述下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得到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网格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模型包括一次风入口、二次风入口、物料入口、炉膛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态特性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学模型包括k-ε湍流模型、P-1辐射模型;
所述模拟模块根据所述k-ε湍流模型、网格模型、一次风温度、一次风风量、二次风温度、二次风量、燃料消耗量模拟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气-固两相之间的湍流;根据所述P-1辐射模型、网格模型、一次风温度、一次风风量、二次风温度、二次风量、燃料消耗量模拟所述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对流和辐射换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01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离式霍普金森杆支承和径向调整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动模拟加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