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防治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的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0850.6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4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蔡星;朱永祥;刘大勇;秦巍仑;李荣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防治 澳洲 龙纹斑小瓜虫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防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生态防治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的技术。
背景技术
龙纹斑学名虫纹鳕鲈,又名莫瑞鳕、河鳕、虫纹石斑鱼、澳洲淡水鳕鲈。原产地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莫瑞达令河流域,为澳洲四大人工繁殖的淡水性暖水鱼类之一,因其独特的外形、鲜美的口感,再加上数量稀有,故有“澳洲国宝鱼的美称;龙纹斑同时又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鱼。鱼肉中氨基酸含量能达到20%,富含必须氨基酸,而脂肪含量仅为2%,十分适合现代人健康的饮食要求。
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淡水鱼类和观赏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水产养殖上的一大疾患,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鱼种的死亡率可达60 %~70 %,严重时达80 %~90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药物防治该病面临日益严重的两大困扰:①能有效杀灭小瓜虫的药物如孔雀石绿、硝酸亚汞、醋酸亚汞等由于具有明显的致癌、致畸特性已被禁止用于水产疾病防治,而其它药物如硫酸铜、福尔马林、亚甲基蓝等对囊泡内虫体无效。在美国,有3种化学药品可合法地用于防治养殖的食用鱼和鱼卵寄生虫病,即福尔马林、食盐和醋酸。但除在小水体外,使用这3种化学药品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在大水体它们难以施用,并且价格昂贵,同时新药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虫体产生耐药性的速度;②研制新药的费用极其昂贵。在美国仅注册一项就高达7000万美元,美国药品和食品管理局(FDA)的审批时间也从1960年代的3a拖长到1978年的9a之久。就是一些大公司对新药的研制也望而止步。另外药物的残留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些发达国家对水产品的药物残留检测标准越来越严,终止了一些原来常用药物的使用。这些原因迫使人们转向于寻求用生态调控切断小瓜虫生活史来防治小瓜虫病。研究发现,通过免疫途径来防治小瓜虫病具有一定效果,但这也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态防治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的技术。
技术方案:一种生态防治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的技术,在发现澳洲龙纹斑身上出现小瓜虫时,这时在所述澳洲龙纹斑所在的水体中加入海水,用盐度计及时检测,把盐度控制到8‰-10‰,浸泡48h,从而杀死小瓜虫。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生态防治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的技术,通过对小瓜虫的超微结构、感染机制、致病机理以及免疫反应等做一些深入地基础研究后,发现,小瓜虫生活史分为滋养体、包囊、掠食阶段,其中掠食体阶段虫体较为脆弱,此时改变环境对虫体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避免除虫药物对鱼类的不良影响,同时可以彻底有效的杀死小瓜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生态防治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的技术,在发现澳洲龙纹斑身上出现小瓜虫时,这时在所述澳洲龙纹斑所在的水体中加入海水,用盐度计及时检测,把盐度控制到8‰,浸泡48h,从而杀死小瓜虫。
实施例2:
一种生态防治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的技术,在发现澳洲龙纹斑身上出现小瓜虫时,这时在所述澳洲龙纹斑所在的水体中加入海水,用盐度计及时检测,把盐度控制到9‰,浸泡48h,从而杀死小瓜虫。
实施例3:
一种生态防治澳洲龙纹斑小瓜虫的技术,在发现澳洲龙纹斑身上出现小瓜虫时,这时在所述澳洲龙纹斑所在的水体中加入海水,用盐度计及时检测,把盐度控制到10‰,浸泡48h,从而杀死小瓜虫。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08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