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配向膜印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1687.5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1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何方;顾葆华;叶宁;李广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7/00 | 分类号: | B41F17/00;B41F2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印刷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器制造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新型配向膜印刷机。
背景技术
如图1-7所示,传统的配向膜印刷机包括一套A轮组件、印刷轮1、印刷平台2和挂版治具3,其中,A轮组件包括A轮4、刮刀5和配向膜喷嘴6。受传统挂版治具3的印刷版10上机方式局限,所述挂版治具3和A轮组件须相对设置在印刷平台2的两侧。传统的配向膜印刷机印刷配向膜时,是通过A轮4将PI液转印到装有印刷版10的印刷轮1上,然后再通过印刷轮1的滚动,带动印刷版10将PI液印刷到玻璃基板11上的。
传统印刷机印刷玻璃基板的动作流程说明:
步骤一、印刷轮1移动到A轮4的另外一侧进行安装印刷版10,将印刷版10包裹在印刷轮1上,如图1;
步骤二、玻璃基板11送入到印刷平台2上,如图2;
步骤三、PI液通过配向膜喷嘴6将PI液喷涂在刮刀5上,如图3;
步骤四、通过刮刀5将PI液均匀的刮抹在转动的A轮4上;
步骤五、再通过A轮4与印刷轮1之间的相互转动挤压,将PI液均匀的转印到印刷版10上,此步骤称作为-展色,如图4;
步骤六、再通过印刷轮1的滚动带动印刷版10将PI液印刷到玻璃基板11上,如图5;
步骤七、印刷轮1回到A轮4侧,准备下一个动作,此时玻璃基板11被取走,新的玻璃基板11送进行准备印刷第二枚玻璃基板11,如图6;
步骤八、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七。
从动作步骤上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如果要进行第二枚玻璃基板11的印刷,印刷轮1必须回到原来的位置,方可进行准备。印刷轮1回位的时间大约为20秒,约占用一个动作周期的三分之一时间。印刷两枚玻璃基板11大约要消耗110秒的时间,这其中40秒花在了印刷轮1回位的工序上。这样的动作流程生产节拍相当之慢,已经成为印刷配向膜工艺的瓶颈点。
而且,配向膜印刷机的A轮4表面材质为陶瓷,陶瓷材质的部品有着耐磨性好、稳定性高等优点,但缺点是易被金属异物等损伤。一旦出现这样的异常,必然需要更换新的A轮4,更换时间约10小时,在此时间段里设备无法进行生产。更严重的,整条产线都不能生产。A轮4产生的品质异常更是让工程师束手无策。只能通过进行更换A轮4来解决,那么整个设备的稼动率是整条线的最低。
配向膜印刷机的生产节拍和稼动率的提高已经成为配向膜印刷工艺段的瓶颈。各路人才纷纷献计献策:一些厂家选择提升印刷速度或提升展色速度,虽有一定的改善,但提升制程速度可能会影响到印刷品质,造成产品的不良;部分设备厂商试图在设备编程上下功夫,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有的厂家采用多台印刷机同时工作,来弥补由于生产节拍慢和稼动率低而带来的损失,这样的方法虽然成效很明显,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设备的成本大大的提高了,变成原来的两倍,甚至更高。
怎样在成本不提高或者在提高很少的情况下,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个课题在近年来已经备受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配向膜印刷机生产节拍和稼动率低下的问题,在成本提高很少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有效提高生产节拍和稼动率的新型配向膜印刷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配向膜印刷机,包括印刷轮、印刷平台、印刷轮控制系统和一套A轮组件。所述印刷轮通过印刷轮控制系统可以在印刷平台端处定轴转动,亦可以在印刷平台上直线滚动;所述A轮组件布置在印刷平台的一端的侧上方。它还包括一套滑轨式挂版治具和另一套A轮组件,所述滑轨式挂版治具布置在印刷平台的正上方,为另一套A轮组件的安装提供空间;所述另一套A轮组件布置在印刷平台的另一端的侧上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两套A轮组件均包括A轮、刮刀、配向膜喷嘴、供液系统和A轮控制系统。所述刮刀和配向膜喷嘴对应配置在所述A轮上,所述供液系统与配向膜喷嘴连接,配向膜喷嘴将PI液喷涂在刮刀上,刮刀将PI液均匀的刮抹在转动的A轮上;所述A轮与印刷轮平行设置在印刷平台的一侧上方,在展色工序中,印刷轮位于印刷平台端处,A轮与印刷轮之间相互转动挤压,将A轮上的PI液均匀的转印到印刷版上;所述A轮控制系统与A轮连接控制A轮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16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