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封式汽车尾气管防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4277.6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冰;赵东炎;张峻恺;王伟臣;刘初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 22103 | 代理人: | 鞠传龙 |
地址: | 130026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封式 汽车尾气 防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汽车尾气管防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气封式汽车尾气管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汽车拥有量大国,路面上奔驰的汽车明显多了起来。然而,雨季的到来,让不少汽车“趴窝”在深水区域。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管进水,破坏气缸而无法行驶。现阶段的汽车尾气管防水装置研究大都只关注于在外部连接弯管以增加排气管口的高度,而忽略了对汽车内部的改进,如保持排气管出气量进而达到气封阻水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汽车在深水区域排气管容易进水导致熄火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气封式汽车尾气管防水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气封式汽车尾气管防水装置包括空调系统、尾气排放系统和输气管,空调系统通过输气管与尾气排放系统相连通,空调系统与输气管连接处设有风门,输气管上设有单向阀。
尾气排放系统内设有消声器和排气管,消声器设有第一膨胀室、第二膨胀室和第三膨胀室,第一膨胀室、第二膨胀室和第三膨胀室依次连通,输气管的出气口设在第二膨胀室内,排气管的进气口设在第三膨胀室内。
输气管为变径管道¢80×¢25。
风门为¢80单轴翻板风门。
单向阀型号为CV25,驱动方式为气动,材质为不锈钢或铸铜,连接形式为螺纹隔膜式连接。
空调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为汽车上普遍使用的现有装置,因此具体型号和规格没有进一步进行赘述。
本发明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经过合理调整汽车空调系统内鼓风机开关挡位,有适度流量的暖风进入输气管,并经过单向阀,流向尾气排放系统。单向阀是保证流体的方向性,即暖风可以流向尾气排放系统内的消声器,而消声器内的尾气或暖风无法流向空调系统,以保证空调系统气体的单一性和驾驶室内空气的安全性。
汽车行驶时,尤其雨季发现前方道路有较深积水时,立即启动空调系统的鼓风机,将鼓风机开关设置在合理挡位,打开空调系统的风门,使适度流量的暖风通过单向阀流至尾气排放系统内消声器第二膨胀室内,再经过第三膨胀室,从排气管排出。以确保汽车在深水区域熄火后,尾气排放系统的消声器内仍有足够的补充气体并排出排气管,防止积水倒流至排气管内,引起尾气排放系统炸裂,甚至损毁发动机。
汽车正常行驶,道路上没有积水时,发动机气缸排出的尾气依次通过消声器的第一膨胀室、第二膨胀室、第三膨胀室,最后从排气管排出。汽车正常行驶时,即便空调系统处于启动状态,但空调系统的风门却是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有单向阀的阻挡,所以,既不会有空调系统的暖风流至尾气排放系统,也不会有尾气排放系统的尾气倒流至空调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合理设计的管线将汽车的空调系统和尾气排放系统连接起来,经过调节空调系统鼓风机开关档位控制引入到排气管的暖风量。同时,为了防止尾气窜入空调系统,在空调系统与尾部消声器之间安装一个单向阀门。这样,就能够保证汽车在任何状况下,排气管内仍有足够的补充气体封阻雨水的进入。弥补了现有汽车使用性能上的缺陷。解决了雨季道路积水过深造成汽车排气管进水、破坏气缸而影响运行的问题。人们不再为雨季汽车排气管进水而检修汽车。从而,降低了汽车运行的成本,完善了汽车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在汽车排气系统的改造方面,也是低成本、简便易行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示意图。
1、空调系统 2、尾气排放系统 3、输气管 4、风门
5、单向阀 6、消声器 7、排气管 8、第一膨胀室
9、第二膨胀室 10、第三膨胀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
本发明所述的气封式汽车尾气管防水装置包括空调系统1、尾气排放系统2和输气管3,空调系统1通过输气管3与尾气排放系统2相连通,空调系统1与输气管3连接处设有风门4,输气管3上设有单向阀5。
尾气排放系统2内设有消声器6和排气管7,消声器6设有第一膨胀室8、第二膨胀室9和第三膨胀室10,第一膨胀室8、第二膨胀室9和第三膨胀室10依次连通,输气管3的出气口设在第二膨胀室9内,排气管7的进气口设在第三膨胀室10内。
输气管3为变径管道¢80×¢25。
风门4为¢80单轴翻板风门。
单向阀5型号为CV25,驱动方式为气动,材质为不锈钢或铸铜,连接形式为螺纹隔膜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4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控温功能的电池模组
- 下一篇:超声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