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外管的方法和制造带轴承的外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75842.0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5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龟田裕克;高桥秀明;增田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昭和 |
主分类号: | B22C9/24 | 分类号: | B22C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文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方法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形状类似筒状并且用作形成减震器的部件的外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用作减震器的前叉包括筒状外管和筒状内管,并且其中内管从其第一端的开口的一侧通过外管的第一端的开口插入外管,使得内管和外管在沿着各筒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可移动,前叉利用油、设置于内管或者外管内部的螺旋弹簧等的弹性、以及设置于内管或者外管外部的螺旋弹簧等的弹性吸收振动。
通过铸造形成外管(请参见专利文献1(JP-A-2001-18049))。
此外,公知一种减震器,在这种减震器中,轴承固定于筒状外管的内周面并且筒状内管从其第一端的开口侧通过外管的第一端的开口和轴承孔插入外管,使得内管和外管在沿着筒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可移动(请参见专利文献2(JP-UM-2541848))。
如果通过铸造形成外管,则通常通过将型芯插入主模内部并且在主模与型芯之间浇入例如熔融的铝,来形成外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从模型上取下外管,型芯具有形成为内周面成形部的外周面,该内周面成形部用于成形外管的内周面,使得内周面有脱模斜度(draft)。例如,型芯由形状类似圆截锥的棒形成,并且内周面成形部由圆截锥的外周面形成。如果轴承固定于外管的内周面,则对内周面的固定轴承的部分执行切削加工,以具有允许轴承压配到内周面中的直径。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1:JP-A-2001-18409
专利文献2:JP-UM-2541848
发明内容
然而,当对形成的外管的内周面进行切削加工时,不仅增加了工作负荷,而且在外管的内周面(表面)上可能出现因为铸造而在模制品中形成的气孔。这样可能导致外管压力泄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例如,一种用于制造外管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抑制外管压力泄漏的原因并且能够降低工作负荷从而廉价制造外管。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用作减震器的部件的外管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型芯安装于主模内部,并且将熔融金属浇入主模与型芯之间以形成外管。型芯包括:内周面成形部,该内周面成形部用于成形外管的内周面,使得内周面具有脱模斜度;以及轴承压配面形成部,该轴承压配面形成部用于在外管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中形成与外管的中心轴线平行的轴承压配面。因此,能够抑制外管压力泄漏的原因,并且能够降低工作负荷从而廉价制造外管。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具有轴承的外管的方法,外管用作减震器的部件,在该方法中,将型芯安装在主模内部,并且将熔融金属浇入主模与型芯之间,以形成外管。型芯包括:内周面成形部,该内周面成形部用于成形外管的内周面,使得内周面具有脱模斜度;以及轴承压配面形成部,该轴承压配面形成部用于在外管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中形成与外管的中心轴线平行的轴承压配面。该方法包括:将轴承压配到具有轴承压配面的轴承压配部中,该轴承压配面形成在外管的内周面中。因此,通过固定于轴承压配面,能够容易简单地安装轴承。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装接到其内周面的轴承的外管。
附图说明
图1A至1D是示出用于制造外管的方法的工艺图;
图2是示出用于制造外管的方法中采用的型芯的透视图;
图3是外管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以及
图4是采用外管的前叉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主模
2:型芯
3:外管
4:外管的内周面
6:外管的中心轴线
7:轴承压配面
8、8A和8B:轴承
10:熔融金属
21:内周面成形部
22:轴承压配面形成部
72A和72B:轴承压配部
具体实施方式
将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然而,该实施例无意限制基于权利要求的本发明。此外,不是在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都是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实质内容。该组合包括选择性地采用的排列。
如图1A至3所示,在制造用于形成用于根据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前叉、后悬架等的减震器的外管的方法中,型芯(core)2安装在主模1内部,并且在主模1与型芯2之间浇入熔融金属10,以形成外管3。在这种情况下,型芯2包括:内周面成形部21,该内周面成形部21用于成形外管3的内周面4,使得内周面4具有脱模斜度;以及轴承压配面形成部22,该轴承压配面形成部22用于在外管3的内周面4的一部分中形成轴承压配面7,该轴承压配面7与外管3的中心轴线6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昭和,未经株式会社昭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5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热用石墨片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