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纯铝板材双面平吹胀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7056.4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4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居强;杨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嘉熙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314117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材 双面 平吹胀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三层铝板复合形成复杂内部槽道网络的吹胀工艺。尤其是一种双面平整,中间夹层形成槽道的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厚度相近,不同材质复合的双层铝板,胀形后较硬铝板一面平整。当用于冰箱系统制冷配件,管路工作于负压或低压状态,平整表面不会破坏。但当复合铝板内部管路工作于高压状态时,平整表面易被破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铝板材双面平整的吹胀工艺,主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用本工艺吹胀所得复合铝板,两面平整,中间夹层形成槽道,且管路结合强度高,能承受高压不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纯铝板材双面平吹胀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将三块剪切成型的不同厚度铝板表面打毛,并吹干净,冷却至室温;
b、在较薄铝板两打毛面上用石墨印刷法形成不同的石墨线路;
c、较薄铝板两面分别与较厚铝板打毛面贴合并三边对齐,沿边铆合;
d、将其放入连续加热炉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定需时间,将从连续炉取出的三层铝板进行热轧加工形成复合铝板;
e、对复合铝板作软化退火处理,待冷却至室温后,在铝板石墨线路位置钻工艺孔至石墨层,打开进气管口;
f、将复合铝板置于大吨位油压机胀形模板上,工艺孔对准进气口,上模板贴合铝板上表面,往管路内充入高压流体至管路膨胀,形成两面平整,中间夹层形成槽道的复合铝板。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本发明的不同厚度铝板复合法,材质牌号相同,铝板焊接性能好,结合强度高,能承受高压而不被破坏;
2、用本发明工艺方法吹胀所得复合铝板,两面平整,中间形成管道,便于叠加传热,扩宽了使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铝板材双面平吹胀工艺,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a、将三块剪切成型的不同厚度铝板表面打毛,并吹干净,冷却至室温;
b、在较薄铝板两打毛面上用石墨印刷法形成不同的石墨线路;
c、较薄铝板两面分别与较厚铝板打毛面贴合并三边对齐,沿边铆合;
d、将其放入连续加热炉加热至一定温度并维持一定需时间,将从连续炉取出的三层铝板进行热轧加工形成复合铝板;
e、对复合铝板作软化退火处理,待冷却至室温后,在铝板石墨线路位置钻工艺孔至石墨层,打开进气管口;
f、将复合铝板置于大吨位油压机胀形模板上,工艺孔对准进气口,上模板贴合铝板上表面,往管路内充入高压流体至管路膨胀,形成两面平整,中间夹层形成槽道的复合铝板。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介绍本发明工艺。
实施例1
将选定尺寸厚度1.5 mm、5.0 mm、5.0 mm的铝板表面进行钢丝辊刷表面打毛处理,用0.3~0.8 MPa干燥空气吹去表面附着铝粉。待铝板温度降至室温后,在厚度1.5mm铝板的两打磨面上分别印刷不同的石墨线路图。两块厚5.0 mm的铝板夹住两面带石墨线路图案的厚1.5 mm铝板,三边对齐并沿边铆合。铆合后的铝板经加热炉加热后,送入热轧机内轧制,根据不同规格的要求,获得要求长度的铝板。将长度合格的铝板在退火炉中退火处理,冷却至室温后;在石墨线路上钻工艺孔至石墨层,并将工艺孔沿石墨层撬起2 mm高度,以便进高压流体。将复合铝板置于大吨位油压机胀形垫板上,工艺孔对准吹气口,上模板压下贴合复合铝板上表面,进高压流体、保压,使铝板管路两面抬高,中间夹层形成槽道;吹胀后的铝板经剪切,冲制及灌装等工序即可获得双面平整、中间夹层形成槽道的应用器件。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嘉熙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嘉熙光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70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解铝打壳多功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汽车中网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