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凸轮轴涨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7366.6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6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马桂华;舒万强;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华晨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马林中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凸轮轴 涨紧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装备,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凸轮轴涨紧机。
背景技术
组合凸轮轴的主体是一根圆柱形空心的轴,上面套有若干个凸轮片,在对组合凸轮轴进行加工时通常必须对凸轮轴上的凸轮片进行固定,由于在对大产量的组合凸轮轴进行加工时,原有的液压张紧机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不足,提供解决一种组合凸轮轴涨紧机。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凸轮轴涨紧机,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对凸轮轴提供涨紧力的部件、用于夹持凸轮轴的部件、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用于对凸轮轴提供涨紧力的部件和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工作台两端,并且在所述用于对凸轮轴提供涨紧力的部件和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用于夹持凸轮轴的部件,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用于对凸轮轴提供涨紧力的部件、用于夹持凸轮轴的部件和压力传感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用于对凸轮轴提供涨紧力的部件包括液压缸、推杆和多联钢球,所述推杆固定在液压缸上,所述多联钢球设置在凸轮轴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多联钢球纵向横截面的半径比所述凸轮轴纵向横截面的半径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多联钢球外围设有至少两个凸起,并且所述凸起之间间隔为0.02mm。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夹持凸轮轴的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夹具,所述夹具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控制面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了加工凸轮轴的生产率;
2、使加工出来的凸轮轴满足产品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组合凸轮轴涨紧机加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1控制单元,2液压缸,3推杆,4多联钢球,5凸起,6凸轮轴,7凸轮片,8压力传感器,9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凸轮轴涨紧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对凸轮轴提供涨紧力的部件(优选的,所述用于对凸轮轴提供涨紧力的部件由液压缸2,推杆3和多联钢球4组成,所述推杆3固定在液压缸2上,所述多联钢球4设置在凸轮轴6内)在加工过程中只需要将多联钢球4从凸轮轴6内推出,在将其推出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凸轮轴6提供涨紧力,从而对凸轮轴6上的凸轮片7进行固定,用于夹持凸轮轴的部件(优选的,所述用于夹持凸轮轴的部件包括两个夹具9,所述夹具9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压力传感器8和控制单元1(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1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控制面板连接),所述用于对凸轮轴提供涨紧力的部件和压力传感器8分别设置在工作台两端,并且在所述用于对凸轮轴提供涨紧力的部件和压力传感器8之间设有用于夹持凸轮轴的部件,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用于对凸轮轴提供涨紧力的部件、用于夹持凸轮轴的部件和压力传感器8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联钢球4纵向横截面的半径比凸轮轴6纵向横截面的半径大,这样就能保证多联钢球4在凸轮轴6内被推动时能产生足够大的涨紧力,所述推杆3为圆柱形实心柱,所述推杆3纵向横截面的半径比凸轮轴6纵向横截面的半径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联钢球4外围设有两个凸起5,并且所述凸起之间间隔为0.02mm。
本发明的加工过程如下:
首先将表面套有凸轮片7的凸轮轴6放在夹具9上,通过夹具9将凸轮轴6固定,然后将多联钢球4放入凸轮轴6内部并且是放在凸轮轴6的一端,通过控制面板启动液压缸从而带动推杆3向凸轮轴6方向运动,推杆3从而推动多联钢球4从凸轮轴6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直到将多联钢球4从凸轮轴6内推出,在推动过程中压力传感器8会实时检测多联钢球4在凸轮轴6内产生的涨紧力并显示在控制面板上,如果涨紧力的大小未在压力传感器设定的压力数值范围内,控制面板就会报警,这时就需要使用一个更大的多联钢球4重复上述工作过程,直到多联钢球4产生的1涨紧力达到设定的压力值,这样就能保证加工出来的凸轮轴符合产品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华晨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华晨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7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末屏引出线防护及防干扰装置
- 下一篇:智能矿用脱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