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喀斯特地貌栽培植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0251.2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6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周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市西佛寺景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A01C21/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17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喀斯特地貌 栽培 植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喀斯特地貌栽培植被的方法。
背景技术
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是石山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所形成的岩石完全裸露、寸草不生的恶劣生态环境。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存在治理难度大,生态恢复难的问题。特别是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生态恢复难度更大。
长期以来,在多数喀斯特地区,由于樵采、放牧、烧荒等认为干扰,造成植被反复破破坏,植被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上层较浅薄,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部分地区岩石裸露率逐年增高,引起了石漠化现场日趋严重,导致植被恢复非常困难。尽管在喀斯特区域降水丰富,但是由于流域内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土层浅薄,土体不连续,以及土壤持水容量低、渗漏严重等特点,易造成土壤季节性干旱,即使在多雨的生长季,也常出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干燥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被的恢复。尤其在退化程度较高、裸岩面积较大的石漠化地段,植被系统十分脆弱,群落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很低,受破坏后自我修复能力差,生境和植被的自然恢复难度极大。被破坏后的生境和植被不仅难于自然恢复,而且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使得每年都有越来越严重的灾难性的自然灾害,诸如泥滑坡、泥石流等不断发生。
对于那些在破坏彻底、深度石漠化、土壤较少、自然恢复潜力较小的地段,进行造林的方法也比较单一,因为大雨将会使搬来的客土流失殆尽,尤其是在那些植被经历了反复的破坏,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已经严重石漠化的地区。实际上植被、土壤和水分是喀斯特生态系统中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且敏感的自然环境因素。其中土壤和水分是喀斯特植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适合植被快速、稳定生长的土壤和水分,植被才能在短期内恢复,恢复了植被的根系具有固定土壤的功能,从此才能进入植被恢复的良性循环。显然改良石漠化的喀斯特区域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是石漠化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措施中最核心和关键的技术。
同时位于喀斯特地貌地区的人们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状况较差,改变贫困状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任务。石漠化地区环境恶劣,距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相差甚远。根据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而建设新农村的难点是在石漠化地区。因此,加快土地石漠化专项治理,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石漠化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变“饮水难、烧柴难、建房难、行路难、上学难、照明难、看病难”等落后面貌,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奔小康的迫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喀斯特地貌地区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喀斯特地貌栽培植被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植被的存活率,治理喀斯特地貌的石漠化,改善喀斯特地貌地区的生态环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喀斯特地貌栽培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客土回填,利用建筑、道路、采矿工程遗弃的土壤以及企业固体废弃物作为客土沿等高线从下向上逐级填埋直至客土盖过裸露岩石;
砌筑挡土墙,沿着等高线的方向在回填区砌筑挡土墙;
整地,根据喀斯特地貌的情况整理穴状种植地,开沟种植地或全垦种植地;
施加底肥,采用农家肥和高磷钾复合肥作为底肥,底肥与整地挖出的土壤混匀后回填至穴状种植地、沟状种植地和全垦种植地中;
苗木选择,选择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二级以上苗木,起苗的土球用草绳包扎,剪去小枝,小枝的剪口应平滑,剪口并做防腐处理;
种植,苗木栽植的深度高于原来苗木的深度,苗木根系舒展、苗木扶正、埋土紧实;确保灌水和土壤落实后,苗木的根颈与地表相平;种植后灌水浇透,并用地膜覆盖;
管理,苗木种植半个月内浇灌第二遍水;还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追肥和整形修剪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挡土墙由毛石砌筑,并用水泥沙浆填缝。
进一步地,所述穴状种植地的规格为80cm×80cm×80cm、40cm×40cm×40cm两种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市西佛寺景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攀枝花市西佛寺景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0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肠道病毒的结合分子及其用途
- 下一篇:土豆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