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0647.7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7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周书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生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A61K9/1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王蕴华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对虾 红腿病 中药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病原为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头胸甲的鳃区呈淡黄色,鳃丝间断出现空泡。病虾一般游动缓慢,停止摄食,不久就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流行季节7-9月。水产药品控制较严格,西药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疾病治疗难度加大,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重,给食品安全问题造成威胁。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上述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由黄芩、穿心莲、龙胆、大黄、苦参和甘草组成,其按重量份数计黄芩2~4份、穿心莲2~4份、龙胆1~2份、大黄1~2份、苦参1~2份、甘草1~2份。
优选的,上述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是由下述方法得到的:
(1)按重量份数称取黄芩2~4份、穿心莲2~4份、龙胆1~2份、大黄1~2份、苦参1~2份、甘草1~2份为原料;
(2)向上述六味中药中加入药材总重量4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0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取上清液静置12小时,将上清液在80℃条件下得到浓缩浸膏;
(3)将步骤(2)所得浓缩浸膏加入无水乙醇至含醇量60%(v/v),静置12小时,过滤,在70℃条件下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8,并回收乙醇,按重量份数计每份浓缩后滤液中加入2份蔗糖、3份淀粉并混合均匀,以85%(v/v)酒精制成颗粒并过10 目筛,60℃烘干,再过10 目筛即得。
优选的,上述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按其重量份数计黄芩3~4份、穿心莲2~3份、龙胆1~2份、大黄1~2份、苦参1~2份、甘草1~2份。
优选的,上述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按其重量份数计黄芩4份、穿心莲3份、龙胆2份、大黄2份、苦参2份、甘草2份。
上述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按重量份数称取黄芩2~4份、穿心莲2~4份、龙胆1~2份、大黄1~2份、苦参1~2份、甘草1~2份为原料;
(2)向上述六味中药中加入药材总重量4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0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取上清液静置12小时,将上清液在80℃条件下得到浓缩浸膏;
(3)将步骤(2)所得浓缩浸膏加入无水乙醇至含醇量60%(v/v),静置12小时,过滤,在70℃条件下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8,并回收乙醇,按重量份数计每份浓缩后滤液中加入2份蔗糖、3份淀粉并混合均匀,以85%(v/v)酒精制成颗粒并过10 目筛,60℃烘干,再过10 目筛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将传统中药合理组方,弥补现有治疗药物的缺乏,制剂剂型的单一的缺陷,具有防治对虾红腿病的功能,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一种能够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疗效确切,无药残、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问题;其制备方法简单,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的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由黄芩、穿心莲、龙胆、大黄、苦参和甘草组成,其中黄芩2kg、穿心莲2kg、龙胆1kg、大黄1kg、苦参1kg、甘草1kg。
上述防治对虾红腿病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称取黄芩2kg、穿心莲2kg、龙胆1kg、大黄1kg、苦参1kg、甘草1kg为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生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生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0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持LCD多针脚自由连接的接口转换装置
- 下一篇:漏电保护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