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法水泥生产线组合式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1505.2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8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加祥;罗家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易门县中瑞(集团)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01K11/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慧翔专利事务所 53112 | 代理人: | 邓丽春 |
地址: | 651107***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生产线 组合式 低温 余热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发电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干法水泥生产线组合式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水泥窑余热发电的原理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利用窑头窑尾排放的废气余热发电,将水泥生产的综合热利用率从60%提高到90%以上,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明显。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生产过程中,余热发电的过程大致上为:通过余热回收装置——余热锅炉将水泥窑窑头、窑尾排出大量的低品位废气余热进行热交换回收,产生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实现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从而带动发电机发出电能,窑头锅炉所发电能供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工艺过程的特点,工艺余热烟气的参数大部分是处于波动状态。而且波动幅度经常超出常规余热发电系统设计的可自调节范围,使余热发电系统不能稳定运行。
目前的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是一条水泥生产线配套一个余热发电系统,当余热锅炉或电站发生事故时,将余热锅炉从水泥生产系统中解列,不影响水泥生产的正常运行,但造成了水泥窑余热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法水泥生产线组合式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目的是使组合式低温余热发电系统适应多条水泥生产线废气产生的蒸汽产量和温度变化波动幅度在余热发电系统的可自调节范围内,使余热发电系统能稳定运行,能平稳、充分地利用余热资源,并且当某一余热锅炉或汽轮机发生故障时,不会浪费余热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干法水泥生产线组合式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由若干条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的余热锅炉和其它组件组合而成,包括窑头余热锅炉、窑尾余热锅炉、除氧水箱、给水泵、热水箱、热水泵、汽轮机、凝汽器、凝结水泵,控制器;每条干法水泥生产线的窑头余热锅炉由热水段和蒸汽段组成,窑头余热锅炉进气管和其它的窑头余热锅炉进气管通过窑头旁通管道连通,进气管上有窑头进气阀,窑头旁通管道上有窑头旁通阀;窑尾余热锅炉只有蒸汽段,窑尾余热锅炉进气管和其它的窑尾余热锅炉进气管通过窑尾旁通管道连通,进气管上有窑尾进气阀,窑尾旁通管道上有窑尾旁通阀;除氧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各个锅炉的热水段的进水口相连,管道上设有给水泵;各个锅炉的热水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热水箱进水口相连,并且管道支路上设有热水温度传感器和热水进水阀;热水箱设有热水液位传感器、热水箱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各个锅炉的汽包进水口相连,汽包上设有汽包液位传感器,管道上设有热水泵,并且在靠近汽包进水口的管道支路上设有热水补水阀;汽轮机及其配套设备除按干法水泥生产线一一对应外另加一套备用设备;窑头余热锅炉和窑尾余热锅炉蒸汽出汽口通过蒸汽支管与蒸汽主管相连,汽轮机和凝汽器的进汽口通过蒸汽支管与蒸汽主管相连,靠锅炉的蒸汽支管上有蒸汽温度传感器和蒸汽压力传感器,汽轮机和凝汽器的蒸汽支管上有进汽阀和凝汽阀;凝汽器的热井设有凝结液位传感器,各个热井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给水泵相连,管道支路上设有回水阀;各个热井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除氧水箱的进水口相连,管道上设有凝结水泵;除氧水箱上设有冷水液位传感器,除氧水箱的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热水温度传感器、热水液位传感器、汽包液位传感器、蒸汽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凝结液位传感器、冷水液位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通过控制线与给水泵、热水泵、凝结水泵、窑头进气阀、窑头旁通阀、窑尾进气阀、窑尾旁通阀、热水进水阀、热水补水阀、进汽阀、凝汽阀、回水阀、补水阀相连。
所述窑头进气阀、窑头旁通阀、窑尾进气阀、窑尾旁通阀、热水进水阀、热水补水阀、进汽阀、凝汽阀、回水阀、补水阀为电动阀。
所述控制器为DCS主机。
所述信号线和控制线为屏蔽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易门县中瑞(集团)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易门县中瑞(集团)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1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