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暗管灌排盐碱地快速脱盐系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2371.6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0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林;杨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B7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暗管 盐碱地 快速 脱盐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暗管灌排盐碱地快速脱盐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巨大的潜在资源,开发利用盐碱地是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约有 15 亿亩各种盐渍土,占世界盐渍土面积的 26.3%,滨海及内陆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并且大部分盐碱地都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特别是滨海重盐碱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分高、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低、透气性差,难以生产各种经济作物。如何使盐碱地快速脱盐,是盐碱地改良的技术瓶颈。在改造盐碱地的经验中,垂直排水、水平排水都有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在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普遍采用“浅群井,强排强灌”的方法进行盐碱地脱盐,该方法可以实现盐碱地快速脱盐,但采用垂直排水需打大量竖井,并设置泵站,建排水管网,不仅前期投资高,而且要不断的从竖井中排水,运行管理费用很大。张万钧等公开了一种浅潜水滨海盐土地区暗管排盐方法,对暗管的埋设方法进行了限定;彭成山公开了一种利用暗管排水改良盐碱地的系统工程方法,对暗管排水的施工方法进行了限定;陈容茂等公开了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对暗管规格和铺设规格进行了限定;但上述几种暗管排盐方法都不是盐碱地快速脱盐的系统方法,无法实现盐碱地快速脱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暗管灌排盐碱地快速脱盐系统方法。在滨海重盐碱地采用开沟围坝、排盐暗管铺设、灌溉暗管铺设、深松破结、淡水淹灌、咸水强排、连续灌排、周年排盐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盐碱地快速脱盐。
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开沟围坝:将平整的盐碱地每隔100-200 m开挖一条排盐沟,沟宽2-3 m,开沟深度1.5-2 m,排盐沟与排水干渠相连。开沟所产生土方在地表围坝,围坝高度0.3-0.5 m。
(b)排盐暗管铺设:在垂直于排盐沟方向,平行铺设具有渗水微孔的排盐暗管,铺设深度1-1.5 m,铺设间距10-50 m,并保障铺设深度高于排盐沟底部,排盐暗管的两端进入排盐沟。
(c)灌溉暗管铺设:在铺设完排盐暗管以后铺设灌溉暗管,铺设深度0.8-1.3 m,保障铺设深度高于排盐暗管,并在台田表面设有灌溉暗管的出水口。
(d)深松破结:采用深松机械在台田表面对土壤进行深松,破除土壤板结。深松深度为0.5-0.8 m,保障深松深度高于灌溉暗管铺设深度。
(e)淡水淹灌:利用已经铺设好的灌溉暗管对台田进行灌溉,淡水灌溉深度0.1-0.3 m,不超过围坝高度。
(f)咸水强排:在进行淡水淹灌的同时,用密封塞封堵排盐暗管一端,另一端与水泵连接,对淋洗到排盐暗管中的咸水进行强排。淋洗咸水排入排盐沟。
(g)连续灌排:淡水淹灌和咸水强排反复同时进行,使土壤中的盐分快速淋洗,当土壤盐分降低到预期目标时停止灌排。
(h)周年排盐:当土壤盐分降低到预期目标并停止咸水强排后,拆卸水泵、打开密封塞,使土壤盐分自然淋洗后通过排盐暗管流入排盐沟。周年保障排盐沟的水位低于排盐暗管。
所述排盐暗管为管壁上分布着诸多微孔抗压塑料波纹管,两头接有2-3 m长的不透水抗压塑料管。排盐暗管铺设时在管壁周围填充透水过滤材料。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在短期内使土壤快速脱盐。与“浅群井,强排强灌”等垂直排盐方法相比,脱盐效果相当,但前期投资减少、一次脱盐后无需长期抽取咸水、运行管理成本降低。与已经公开的其他暗管排盐方法相比,其他暗管排盐方法的脱盐周期在3-5年,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快速脱盐,脱盐周期在1-3个月,脱盐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暗管灌排盐碱地快速脱盐田间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排盐暗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台田,2为排盐沟,3为围坝,4为灌溉暗管,5为出水口,6为淡水,7为排盐暗管,8为密封塞,9为水泵,10为排水管,11为淋洗咸水,71为带微孔塑料波纹管,72为抗压塑料管,73为渗水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a)开沟围坝:将平整的盐碱地每隔100 m开挖一条排盐沟2,沟宽2.5 m,开沟深度1.8 m,排盐沟2与排水干渠相连。开沟所产生土方在地表围坝3,围坝3高度0.4 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23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