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敞口袋包装机的夹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2482.7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2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特雷弗·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国衡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9/08 | 分类号: | B65B3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敞口 装机 袋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敞口袋包装机的夹袋装置。
背景技术
产品包装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化工、石油、粮食、食品、医药等众多行业中都涉及到产品包装,而且根据产品的存在形式不同,包装种类也涉及到很多种。按自动化程度分类,包装机有半自动、全自动包装机等,这些包装机都辅助有夹袋装置,夹袋装置有些采用人工操作,反应速度慢,夹袋力不足,很容易造成包装袋脱落,有些敞口袋包装机上的夹袋装置其撑袋能力不足,造成包装袋漏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物料不易滞留、输送效率高的灌装包装设备上的送料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敞口袋包装机的夹袋装置,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两个夹袋臂,所述夹袋臂的中间均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夹袋臂的第一自由端均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夹袋臂的第一自由端上升时,所述夹袋臂的第二自由端绕其中间铰接点转动实现其夹紧。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夹袋臂均为“L”形,所述中间铰接点为所述夹袋臂中间的弯曲部。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升降装置的一自由端与所述夹袋臂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的另一自由端与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夹袋臂的第二自由端均连接有袋夹,所述袋夹均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夹袋臂连接。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袋夹下部设有封口装置。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封口装置为线缝合装置或热合封口装置。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其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气管连有通气部,所述通气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由所述气缸驱动升降。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滑轮。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通过气缸驱动升降装置上下升降,实现夹袋臂夹紧或撑开,当夹袋臂撑开的时候,恰好可以将包装袋的开口撑开,避免包装袋漏料现象。
2.本发明的袋夹可以有效的将包装袋的开口边夹住,其夹合力度强,不会造成包装袋脱落,这种方案可以不用辅助人工便可以进行装袋,实现包装机的全自动化。
3.本发明在袋夹的下部可以直接连有简易的封口装置,例如线缝合装置或热合封口装置等,可以实现装袋、封口一机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件,2-升降装置,3-第一自由端,4-中间铰接点,5-夹袋臂,6-袋夹,7-封口装置,8-第二自由端,9-通气部,10-气管,11-气缸,12-支架,13-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敞口袋包装机的夹袋装置,其包括支架12,支架的下部设有滑轮13,上述支架12上设有两个夹袋臂5,上述夹袋臂5的中间均铰接在上述支架12上,上述夹袋臂5的第一自由端3均连接有升降装置2,上述升降装置2驱动上述夹袋臂的第一自由端3上升时,上述夹袋臂5的第二自由端8绕其中间铰接点4转动实现其夹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夹袋臂5均为“L”形,上述中间铰接点4为上述夹袋臂中间的弯曲部;上述升降装置2的一自由端与上述夹袋臂5连接,上述升降装置的另一自由端与固定件1连接,上述固定件1将上述升降装置固定于上述支架12上;夹袋臂的第二自由端8均连接有袋夹6,上述袋夹均以可拆卸的方式与上述夹袋臂连接,袋夹6下部设有封口装置7,上述封口装置具体的为线缝合装置或热合封口装置。
在支架12上还安装一个气缸11,上述气缸11的气管10连有通气部9,上述通气部9连接上述升降装置2,上述升降装置由上述气缸驱动升降。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为一端固定一端与夹袋臂连接的直杆,通过气缸驱动来实现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国衡机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国衡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2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