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评估山火引发输电线路故障概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2753.9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2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薛禹胜;吴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评估 山火 引发 输电 线路 故障 概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估山火引发输电线路故障概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能源与负荷中心的逆向分布,需要采用远距离输电线路把电能从发电中心输送到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线路会经过各种地貌环境。对于经过植被茂密的林区和山区的输电线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受自然环境和天气变化影响,而高温、人为或闪电起火等原因引起的山火就是威胁线路安全和运行的主要灾害之一。首先,由于输电线路走廊资源日趋紧张,线路走廊更多分布在崇山峻岭,线路附近植被密度和高度明显增加;其次,随着传统习俗(如清明节祭祖)的复兴、农民烧荒以及各种极端天气等干扰因素,导致线路山火跳闸事故急剧攀升;再次,智能电网对输电线路的运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山火等外部灾害对于输电线路的影响,评估线路故障概率,加强输电线路的气象环境风险管理,为电网调度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山火引发输电线路故障的机理相当复杂,涉及到相当多的物理量,很多物理量(如空气电导率、热游离等)目前无法准确确定。因此,针对山火引发输电线路故障概率的评估,无法计及所有因素来建立精确的数学解析表达式。
基于历史数据的拟合方法,其拟合结果不仅有依赖于历史数据量及其准确性,还取决于所采用的拟合模型。而目前难以获取可靠、充裕的历史数据,因此,该方法还无法应用于实际工程。
毛贤敏和徐文兴在《林火蔓延速度计算方法的研究》(气象与环境学报,1991,7(1):9-13.)给出了平地与山坡地形下火蔓延速度的计算公式;王海晖、朱霁平和姜伟等人在《森林地表火行为估算的数学模型》(火灾科学,1994,3(1):33-41.)和郭平、孙刚和周道玮等人在《草地火行为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1,12(5):746-748.)建立了风速、地形与火蔓延速度、火强度的定量研究模型,用以评估山火下的火场形状和火强度;宋嘉婧、郭创新和张金江等人在《山火条件下的输电线路停运概率模型》(电网技术,2013,37(1):100-105.)根据山火下空气密度、空气湿度和烟雾浓度的变化,给出了山火条件下输电线路击穿概率公式。
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步增高,严重威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但目前还没有满足在线安全分析与预警要求的概率量化评估技术,因此急需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体现山火引发输电线路故障机理,实现山火引发线路故障概率量化评估的方法。
具体地说,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下列步骤:
1)在控制中心汇总实时的山火预报和实况信息、一般气象预报和实况信息、实时的电网工况信息;
2)根据线路走廊地理特征和周边环境特征将线路分段,将具有相同地理特征和周边环境特征的线路划为一段;
3)根据不同地形对山火蔓延的影响,评估山火蔓延速度、火焰区域温度、山火烟浓度;
4)根据山火蔓延速度以及不同地形和风条件对山火燃烧的影响,评估山火燃烧带形状;
5)对于每段线路,根据每段线路中各杆塔所处位置的经纬度,结合山火燃烧带形状,评估每段线路中各杆塔距离山火燃烧带的距离l;
若某杆塔距离山火燃烧带的距离l小于预先设定的距离值时,确定该杆塔受到山火影响;
6)对于每段线路中受到山火影响的各杆塔,根据火焰区域温度、山火烟浓度以及气象信息,计算每段线路中受到山火影响的各杆塔导线对地之间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评估每段线路中受到山火影响的各杆塔导线对地之间空气间隙击穿概率,然后采用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出整条线路受到山火影响时总的导线对地之间空气间隙击穿概率Ple;
7)对于每段线路中受到山火影响的各杆塔,根据火焰区域温度、山火烟浓度以及气象信息,计算每段线路中受到山火影响的各杆塔导线与导线之间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评估每段线路中受到山火影响的各杆塔导线与导线之间空气间隙击穿概率,然后采用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出整条线路受到山火影响时总的导线与导线之间空气间隙击穿概率Pll;
8)按以下公式计算整条线路总的故障概率Pl:
Pl=1-(1-Ple)(1-P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未经南京南瑞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27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铅及其合金箔材冷轧润滑剂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专用丙烯酸胶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