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织物结构的纱线起毛起球磨纱筒及其制备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2972.7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1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东;万爱兰;刘洪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物 结构 纱线 起毛 起球磨纱筒 及其 制备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仿织物结构的纱线起毛起球磨纱筒及其制备与用途,能使绕纱层的磨纱更为接近实际织物的起毛起球特征,属于纺织品抗起毛起球性测试与评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截至目前,纱线摩擦仪器绝大多数为测试纱线的耐磨性,用以模拟织造过程和使用中纱线的实际摩擦性能,而非评价纱线和织物的的起毛起球性。如国产LFY-109多功能纱线耐磨测定仪,它的缺点主要是单一性,只能将纱线与砂纸摩擦,不能模拟生产过程中(例如纱线通过织造钢筘时)的摩擦性能,也不能模拟在服用过程中纱线与其它物质(木头、橡胶、金属、皮革、织物)等的摩擦性能。英国锡莱研究所(Shirley-SDL)Y027纱线耐磨性测试仪,是国际通用的纱线摩擦仪器,它的缺点与上述仪器基本相同。新西兰羊毛研究组织(WRONZ)的纱线耐磨测试仪,是采用纱线与金属摩擦,它主要用来模拟纱线在织造过程中通过钢筘时的摩擦性能,用途比较单一。仅有专利纱线绳带耐磨、针织绒线起球、雪尼尔线脱绒测定仪(专利申请号:200710129935.X,公开号:CN101266204A)采用更换摩擦介质座如软木棍、橡胶棍、毛毡棍、钢针等使被测物与介质摩擦,模拟使用中纱线的外观磨损。显然也不针对纱线的起毛起球,且每次摩擦测试纱线根数有限,结果代表性较差、差异较大。
用于纱线毛羽测量有多种形式,有利用光线照射,测试一段纱线毛羽漫反射光线的强度和变化,评估纱线毛羽的总量及分布;有投影计数测纱线一侧伸出主干某长度的毛羽根数,以单位纱线长度内某长度毛羽的根数来评价纱线的毛羽;有静电场使纱线毛羽竖直和分离,由此方便毛羽计数的测量,但既没有对纱线使用后毛羽的检测,又仅限于起毛的测量,未涉及起球的测量。同时,现有对纱线摩擦或对纱线起毛的观测方法,不仅不能观测纱线摩擦起毛的整个过程,也没有将纱线制成模拟织物的片状纱样来观测纱线摩擦起毛起球的全过程。因此,更不可能以纱线磨制得到评价纱线起毛起球的试样。
用于织物起毛起球性评价的有专门的方法和仪器,但因纱片制样的限制而无法用于直接测定纱线起毛起球性能。
一种纱线起毛起球情况的客观评价装置(专利申请号:201110142608.4,公开号:CN202305763A)、X一种用于纱线磨纱起毛起球的装置与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142609.9,公开号:CN202305764A)和在线进出双测量的纱线起毛起球评价方法与装置(专利申请号:201110142607,公开号:CN202323120A)是本专利申请人近期申请的发明专利,提出并解决了纱片的制样和磨损前后单纱的起毛起球的测量。但绕制纱线片层在摩擦中的稳定及模拟织物结构特征上未提出解决方法和具体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绕制纱线片层在摩擦中保持稳定的纱筒。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纱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纱筒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原理是在金属筒的柱表面粘结金属丝以代替织物交织结构的纱线屈曲隆起的特征效果,再在粘结金属丝的金属筒表面粘贴高聚物膜,使被磨绕纱能稳定地压陷在高聚物膜中、并成近似屈曲隆起状,以实现纱线仿织物结构的、并被稳定握持的起毛起球磨纱制样及测量。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仿织物结构的纱线起毛起球磨纱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筒轴,表面平整光滑的金属筒与纱筒轴同轴固接,在金属筒表面平整粘贴一周高聚物膜,在金属筒与高聚物膜之间排列有一周使绕纱能屈曲的平行于纱筒轴的金属丝,由高聚物膜对金属丝形成包覆,金属筒左、右两侧开有便于嵌入握持绕纱头、尾端的嵌槽,在金属筒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绕纱头、尾端的纱头钉。
优选地,每根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0.1~2mm,所有金属丝之间等间距平行排列,相邻两根金属丝之间的间距为0.5~8mm。
优选地,所述高聚物膜的两侧面分别为通过粘结剂与所述金属筒相粘结的光滑表面及与所述绕纱相接触的粗糙表面。
优选地,所述高聚物膜为厚度为0.1~3mm的聚氨酯膜或橡胶膜。
优选地,所述嵌槽分别位于所述金属筒的左、右两端边缘角上,左、右两端嵌槽位于金属筒柱面的部分分别为左上斜及右下斜,且沿各自上、下斜向的反方向的嵌槽边缘为锐角,以便于切割拉断所述绕纱的纱头。
优选地,所述绕纱头端或尾端在所述纱头钉上加绕1~3圈。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仿织物结构的纱线起毛起球磨纱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2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