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3654.2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2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黎;周圣强;陈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6 | 分类号: | G06F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服务器 架构 系统 数据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务器架构,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常常会出现某前端的数据消息处理不及时,而导致业务不正常的情况。例如视频每帧数据延时,浏览界面会卡顿或花屏;用户下发重启指令,前端几分钟后才响应等。这些非正常情况都是由于服务器处理数据效率低,实时数据的处理存在延时造成的。目前各应用领域的监控服务器的硬件配置都很高,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会出现服务器处理能力不够的情况。当采用专业的监测工具检测后发现,硬件资源还很空闲,这说明根本原因不在于硬件环境,而在于服务器软件架构不合理,降低了前端数据的接收效率。
现有专利文献CN201491032U中公开了一种大规模、多线程通信服务器,包括中央处理器,还包括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多个客户端所发送连接请求数据进行队列式存储并按先后顺序逐一输出的数据缓冲池,和由中央处理器启动时所预先创建的多个空闲线程组成并具有按照链表方式动态创建与注销线程功能的服务线程池。该方案的不足在于对多个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只能按时间先后顺序逐个接收,而在监控系统的很多应用场合中,服务器需要实时地接收大量的前端数据,如果采用该方案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前端数据进行逐个接收,将严重影响前端数据的接收效率,而且该方案当数据缓冲池中有数据就绪时,采用一个空闲线程对其进行处理,如果数据处理所需时间较长,将产生较大的处理延时,从而降低服务器的处理性能。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服务器按时间先后顺序接收前端数据,且采用单线程处理数据,对数据的处理效率低、能力差,从而提出一种高效处理业务数据的服务器架构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包括:
高速缓存单元:在内存中分配高速缓冲队列,预先为该高速缓冲队列中的缓存结点分配所需的内存空间,当业务数据到来时直接将其保存到缓存结点;
多任务并发处理单元:根据所述业务信息的业务类型将每个缓存结点的数据处理过程分成多种业务状态,当各业务状态属于并行关系时,各业务状态进行并发处理;
线程池单元:存储有多个线程,接收数据时调用所述多线程进行数据接收,所述并发处理时调用所述多线程进行任务处理;
数据批量发送单元:数据处理完后,对多个缓存结点的数据进行整体打包,然后进行批量发送。
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所述高速缓存单元中各缓存结点之间无关联关系,各缓存结点可独立被业务流程进行操作。
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所述高速缓存单元中各缓存结点之间采用双向循环链表串联。
一种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业务需求,预先为高速缓冲队列中的缓存结点分配业务所需的内存空间;
(2)调用所述线程池单元中的多线程接收业务数据,并保存到已分配的缓存结点中;
(3)根据业务类型将每个缓存结点的数据处理过程分成多种业务状态,当各业务状态属于并行关系时,调用所述线程池单元中的多线程对各业务状态进行并发处理,否则按业务状态的先后顺序依次处理,每完成一个业务状态的数据处理过程,将迁移到下一个业务状态;
(4)数据处理完后,对多个缓存结点的数据进行整体打包,然后进行批量发送。
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缓存结点的数据完成最后一个业务状态的处理后,将缓存结点的状态设置为“初始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所述步骤(3)中,调用所述线程池单元中的多线程处理单个业务状态的数据。
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步骤(1)中,各缓存结点之间采用双向循环链表串联。
本发明所述的高性能服务器架构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步骤(1)中,各缓存结点可独立被业务流程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36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