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支架用抗冲击伸缩立柱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3791.6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高有进;刘富营;张继业;陈戈;李宁宁;余龙;李志明;边彦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07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支架 冲击 伸缩 立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支架用伸缩立柱,尤其是涉及液压支架用抗冲击伸缩立柱。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开采中所使用的常规液压支架立柱有的三种形式:单伸缩立柱、单伸缩机械加长立柱、双伸缩立柱。其中双伸缩立柱的伸缩比最大,可以满足多数煤矿的需求,应用较为广泛。
随着浅埋深煤层工作面的相继出现,浅埋深煤层液压支架的使用越来越多。目前,影响浅埋深煤层开采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冲击地压对支架的冲击,制约浅埋深煤层液压支架的关键动力元件是抗冲击立柱。抗冲击立柱的抗冲击性能一般是通过延长冲击过程的时间和迅速卸载来实现。常规的液压立柱是在外缸筒底部安装大流量的旁路安全阀,并减小液压流程以便在液压立柱受到冲击时迅速卸液,避免立柱过载,但不适于浅埋深煤层液压支架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抗冲击性能好的液压支架用抗冲击伸缩立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液压支架用抗冲击伸缩立柱,包括一级缸体,通过设置在一级缸体缸口处的第一导向套密封滑动套装于一级缸体内的二级缸体;所述二级缸体内通过设置在其缸口处的第二导向套密封滑动套装有空心活动柱;所述空心活动柱的内腔与二级缸体下腔连通;二级缸体底壁设有连通二级缸体下腔与一级缸体下腔的液压控制阀;空心活动柱的外壁设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通过开设在空心活动柱顶壁内的流道与空心活动柱内腔连通;一级缸体外壁上设有阀座,所述阀座的阀口与开设在一级缸体侧壁内的多条一级流道连通,所述多条一级流道中的一条流道与一级缸体的上腔连通,其余流道与一级缸体的下腔连通;二级缸体侧壁内开设有二级流道,所述二级流道与二级缸体的上腔连通。
本发明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特别适于浅埋深煤层液压支架。一级缸体改变了传统的通液方式,缸体外壁取消了传统的通液管、护罩及进、回液接头座等焊接部件,仅设一个通液阀座;二级缸体设置为中空结构,取消了传统的活塞;一、二级缸体均采用开设在缸壁内的一级流道、二级流道进液,不设进、回液接头实现顺序升、降立柱;空心活动柱上腔设置安全阀,有效保护了二级缸体下腔,使得伸缩立柱抗冲击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整体结构简单、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液压支架用抗冲击伸缩立柱,包括一级缸体1,通过设置在所述一级缸体1缸口处的第一导向套2密封滑动套装于一级缸体1内的二级缸体3;所述二级缸体3内通过设置在其缸口处的第二导向套4密封滑动套装有空心活动柱5;所述空心活动柱5的内腔6与二级缸体3下腔连通;二级缸体3底壁设有连通二级缸体3下腔与一级缸体下腔7的液压控制阀8;空心活动柱5的外壁设有安全阀9,所述安全阀9通过开设在空心活动柱5顶壁内的流道10与空心活动柱内腔6连通;一级缸体1外壁上设有用于进、出液的阀座11,所述阀座11的阀口与沿纵向开设在一级缸体1侧壁内的三条一级流道12连通;所述三条一级流道12中的一条流道与一级缸体1的上腔13连通,另两条流道与一级缸体1的下腔7连通;二级缸体3侧壁内沿纵向开设有二级流道14,所述二级流道14与二级缸体3的上腔15相连通。
本发明工作原理简述:
1、升柱:乳化液通过一级缸体1外壁上的阀座11进入伸缩立柱一级缸体1的下腔7,推动二级缸体3带动空心活动柱5一起上升;当二级缸体3升到最高位置时停止,此时二级缸体3底壁的液压控制阀8打开,乳化液进入二级缸体3下腔,推动空心活动柱5上升,空心活动柱5升到最高位置停止,整个伸缩立柱上升过程结束。
2、降柱:乳化液通过一级缸体外壁上的阀座11进入伸缩立柱一级缸体1的上腔13,一级缸体1的下腔7回液,此时二级缸体3底壁的液压控制阀8处于关闭状态,乳化液推动二级缸体3带动空心活动柱5下降,二级缸体3降至最底位置时液压控制阀8打开,乳化液推动空心活动柱5下降,整个伸缩立柱降柱过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37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