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84815.X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1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董兴华;丛万生;杨双业;严亮;蒋合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1B7/02;H01B7/17;G01R19/15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2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避雷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避雷装置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的安保系统,是各类建筑、海工平台等大型成套装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几年对避雷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越发的严格和苛刻,很多新的技术标准对避雷装置的要求进行了细化,主要是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1)避雷装置要和保护的设备本体之间做到绝缘和抗雷电瞬时击穿。2)避免雷电流产生的磁场对外部设备的干扰。3)可以检测是否存在装置接触不良(如腐蚀、老化等)问题,确保正常使用。
因此,针对新的国家标准研制高可靠性的避雷装置,就很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雷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下线技术性能偏低,不能实现自动检测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雷装置,包括接闪器,接闪器通过绝缘支撑安装在底部支座上,接闪器连接有引下线,引下线外周上套装有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另与检测装置连接。
本发明的避雷装置,其特点还在于:
引下线的线缆结构由内层到外层依次设置为铜导体、第一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半导体层、屏蔽层、第二绝缘层。
绝缘支撑材质选用复合玻璃纤维。
引下线和接闪器的固定座之间采用绝缘塑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绝缘支撑和多层绝缘屏蔽结构的引下线,增大阻值和防止雷电击穿,并确保雷电产生电流按照设计方向导走。同时电流互感器、检测装置的设置可以判断是否有电流过,从而检测整套系统是否接触完好。针对避雷相关的标准装置和使用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在满足最新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护人身与设备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中引下线的多层绝缘屏蔽线缆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支撑,2.引下线,3.电流互感器,4.检测装置,5.铜导体,6.第一半导体层,7.第一绝缘层,8.第二半导体层,9.屏蔽层,10.第二绝缘层,11.接闪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装置主要基于三点进行考虑:1)整体绝缘设计和抗雷电瞬时击穿的技术要求。2)雷电流经本装置产生的磁场、瞬时击穿等因素的技术要求。3)本装置在实际安装位置能够实现自动检测,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参照图1,本发明装置的结构是,包括接闪器11,接闪器11通过绝缘支撑1安装在底部支座上,接闪器11连接有引下线2,引下线2外周上套装有电流互感器3,电流互感器3另与检测装置4连接;
参照图2,本发明装置中的引下线2的线缆结构是,由内层到外层依次设置为铜导体5、第一半导体层6、第一绝缘层7、第二半导体层8、屏蔽层9、第二绝缘层10。
绝缘支撑1材质选用复合玻璃纤维,绝缘支撑1将接闪器11与底部支座隔离,确保两者的绝缘;通过对具体使用环境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厚度和宽度确保不会被雷电击穿。
引下线2和接闪器11的固定座之间采用绝缘塑料将两者隔离,确保之间做到绝缘和防雷电击穿。
电流互感器3套装在引下线2外圆周上,两者不直接接触,如果有检测电流流过电流互感器3就能捕捉到,再通过检测装置4检测整套避雷装置整体是否可靠。
本发明装置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引下线2的线缆采用多层绝缘屏蔽分层结构(这也是本装置的最大创新点)
本发明引下线2的线缆采用多层绝缘屏蔽分层结构后,避免了雷电流产生的磁场对外部设备的干扰,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现有的避雷装置中,引下线2的线缆结构都是采用满足电力输送要求的单层铠装绝缘电缆,两者的区别如下表1。
表1、本发明的引下线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接引线缆的技术对比
本发明的多层绝缘屏蔽分层结构是依据雷电电流特性进行设计的,该结构采用的多层绝缘屏蔽是通过分阶梯次逐步降低雷电电流的影响,进而做到绝缘和抗雷电瞬时击穿;屏蔽层9的引入是为了避免雷电流产生的磁场对外部设备的干扰。
2)装置可靠性的检测
参照图1,电流互感器3与检测装置4可靠连接,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判断是否有电流流过,从而检测整套装置是否接触完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48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车内雨刮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浓配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