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电池组和电动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85245.6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2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濑上正晴;岩间正之;川濑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10/0525;H01M4/139;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制造 方法 电池组 电动 车辆 | ||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正极;
负极;和
电解液,其中,
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电体的一部分上,且
在第二区域中的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断裂伸长率δ2(%)大于在第一区域中的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断裂伸长率δ1(%),所述第二区域没有设置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且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晶体粒径D2(微米)大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晶体粒径D1(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负极集电体被螺旋地卷绕,且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没有设置在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最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负极集电体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铜(C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且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硅(Si)、锡(Sn)和锗(Ge)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断裂伸长率δ2比所述断裂伸长率δ1大1%或更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晶体粒径D2比所述晶体粒径D1大30%或更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断裂伸长率δ2大于所述断裂伸长率δ1的所述负极集电体如下地获得:在所述断裂伸长率δ1和δ2彼此相等的负极集电体的所述第一区域中形成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随后加热所述断裂伸长率δ1和δ2彼此相等的负极集电体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通过辊对辊法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断裂伸长率δ2大于所述断裂伸长率δ1的所述负极集电体通过仅加热所述断裂伸长率δ1和δ2彼此相等的负极集电体的所述第二区域而获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断裂伸长率δ2大于所述断裂伸长率δ1的所述负极集电体如下地获得:加热所述断裂伸长率δ1和δ2彼此相等的负极集电体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使得所述第二区域的加热温度高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加热温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是锂二次电池。
13.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
在负极集电体的一部分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和
通过加热没有形成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二区域和形成有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一区域中的至少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负极集电体来形成负极。
14.一种电池组,包括:
二次电池;
控制部,控制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状态;和
切换部,根据所述控制部的指令切换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状态,其中,
所述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
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电体的一部分上,且
在第二区域中的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断裂伸长率δ2(%)大于在第一区域中的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断裂伸长率δ1(%),所述第二区域没有设置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且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
15.一种电动车辆,包括:
二次电池;
转换部,将从所述二次电池供应的电力转换为驱动力;
驱动部,根据所述驱动力操作;和
控制部,控制所述二次电池的使用状态,其中,
所述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
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电体的一部分上,且
在第二区域中的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断裂伸长率δ2(%)大于在第一区域中的所述负极集电体的断裂伸长率δ1(%),所述第二区域没有设置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且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524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