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F工序折罐钢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6061.1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8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毛志勇;赵志刚;孙艳霞;王鹏飞;康永弟;简龙;于艳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4 | 分类号: | C21C7/0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f 工序 钢水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F工序折罐钢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炼钢生产过程中存在连铸断浇的现象,导致钢水在LF精炼炉工序滞留。出于对钢水罐盛钢安全性的考虑,需要对滞留过长的钢水进行折罐处理,即通过下注方式将一罐钢水折入另一个钢水罐中。钢水折罐前及折罐后的处理关系到折罐钢水能否满足钢种的需求,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钢水无法处理、成分不合等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F工序折罐钢水的处理方法,避免折罐钢水出现无法处理,成分不合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LF工序折罐钢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周转时间最短的钢水罐作为接收罐;
2)折罐钢水折罐前温度控制要求大于钢种液相线90-120℃;折罐前向折罐钢水表面加入碳化稻壳0.4-0.8kg/t钢;
3)在折罐前将接收罐底吹氩打开,流量设定在10~20Nm3/h,向接收罐内加入碳化稻壳0.4-0.8kg/t钢;
4)折罐过程中,钢水注流要远离接收罐水口500-900mm;折罐钢水罐距接收罐高度控制在1000mm以内;折罐时采用全流方式下注;
5)折罐进入LF炉处理,钢水处理前期造渣材料以预熔精炼渣为主,渣料加入以少量、多批次为原则,预熔精炼渣加入量为350-600kg,在升温期间分批次加入预熔精炼渣,每批加入量为200-300kg;
6)在LF炉升温前5-8min采用415V及以下低电压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本发明方法处理后,折罐钢水吹开情况正常,钢水温度保持在液相线50℃以上,适宜LF处理,成分均能满足要求,避免了尤其以N成分为标志的成分超标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采用240t转炉炼钢,折罐钢种为Q235B:
1、折罐前准备:
1)选取周转时间为40min的钢水罐为接收罐;
2)折罐钢水折罐前控制温度为1610-1630℃;
3)折罐前向折罐钢水表面加入碳化稻壳0.5kg/t;
4)折罐前需将接收罐底吹氩打开,流量设定在20Nm3/h;
5)向接收罐内加入碳化稻壳0.5kg/t。
2、折罐过程控制:
1)罐钢水注流要远离接收罐水口600mm;
2)罐钢水罐距接收罐高度控制在900mm;
3)罐时采用全流下注。
3、折罐后LF处理:
1)水处理前期加入预熔精炼渣500kg,然后进行升温作业,升温期间分2批加入预熔精炼渣,每批200kg;
2)升前5min采用5V电压操作,5min后采用435V电压操作。
实施例2:
采用240t转炉,罐钢种为08Al:
1、折罐前准备:
1)周转时间30min钢水罐;
2)钢水折罐前控制温度为1640℃;
3)前向折罐钢水表面加入碳化稻壳0.6kg/t;
4)前需将接收罐底吹氩打开,流量设定在10Nm3/h;
5)收罐内加入碳化稻壳0.6kg/t。
2、折罐过程控制:
1)罐钢水注流要远离接收罐水口650mm;
2)罐钢水罐距接收罐高度控制在800mm;
3)罐时采用全流下注。
3、折罐后LF处理:
1)水处理前期加入预熔精炼渣400kg,然后进行升温作业,升温期间分2批加入预熔精炼渣,每批300kg。
2)温前5min415V电压操作,5min后采用455V电压操作。
利用本发明方法处理后,折罐钢水吹开情况正常,钢水温度保持在液相线50℃以上,适宜LF处理,成分均能满足要求,避免了尤其以N成分为标志的成分超标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60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