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86128.1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2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元田晴晃;萩原克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景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安装到车辆的电动机,例如电动助力转向设备(EPS)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未审查出版物No.2010-132102公开了一种电子控制装置,用于安装到车辆的电动机。该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机控制单元、电源基板和连接器,电机控制单元包括其上安装有功率端子构件的功率基板。
功率端子构件的DC输出端子通过布线接合而连接到功率基板的DC端子。功率基板的AC端子通过布线接合而连接到功率端子构件的AC输入端子。
电源基板的DC汇流条通过焊接而连接到连接器的功率端子。继电器和平流电容器通过焊接连接到DC汇流条。功率端子构件的DC输入端子通过焊接而连接到平流电容器。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面常规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中,用于布线接合和焊接的DC汇流条是必需的。因此,增加了部件数量,从而导致部件采购成本和资本投资支出增加,这导致作为产品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成本增加。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节省成本的电子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电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用在由电动机驱动的车辆中的电动机的操作,电子控制装置包括:
彼此联接的两个壳体;
第一电路板,布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之一中;
第一端子,布置在所述两个壳体中的另一壳体一侧;以及
第二端子,以与第一端子相对的关系布置在第一电路板上,
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两个壳体彼此联接起来的时候彼此直接连接起来。
本发明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部件数量能够减少,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参见附图的下面说明,会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安装到电机单元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竖直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竖直截面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驱动电路板的俯视图,而图4B是安装在图4A所示驱动电路板上的第二载流端子的放大透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放大局部视图,示出第二载流端子在三相电机一侧的连接,而图5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放大局部视图,示出第二载流端子在连接器一侧的连接。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外壳的连接部的透视图,而图6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透视图,其中,去除了有待与外壳连接的盖。
图7是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安装到电机单元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竖直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透视图,示出配备有驱动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的盖。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一载流端子(功率端子)的变型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参考附图说明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设备的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为了便于理解,例如“上部”、“向上”、“下部”、“向下”等的方向术语用在下面说明中,但是仅表示在附图中所观察的方向。图7示出包括输入轴2和电机单元3的电动助力转向设备1,转向扭矩从方向盘输入到输入轴,电机单元用以产生用于辅助转向扭矩的辅助扭矩。电机单元3由电子控制单元(ECU)4驱动地控制。根据各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控制单元(ECU)4。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至6,下文中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单元4。如图1至3所示,电子控制单元4布置在电机单元3的电机轴3a的一端的一侧(位于与电机轴3a的输出侧端相对的一侧,即位于电机轴3a的与随后说明的控制电路板8相对的一端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6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