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与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6380.2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75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崇玮;魏守德;苏上钦;萧希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深度摄影机实施屏幕触控功能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计算机、电子辞典、个人数字助理、手机等)都朝向小型化发展,以方便使用者携带,并且随时随地可以使用。通常为了避免电子产品的显示面板刮伤,电子产品多会利用折迭的结构,将显示面板盖合在主机部分上。
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笔记型计算机主要可分为主机本体以及通过枢接机构与主机本体连结的屏幕两部分。因此,在收纳及携带笔记型计算机时,可将屏幕盖合在主机本体上,以避免屏幕表面遭异物刮伤、或灰尘侵入键盘缝隙、或是因不慎碰撞,造成枢接机构的损坏。而使用者欲使用笔记型计算机时,只要将笔记型计算机的屏幕掀开即可。
一般而言,笔记型计算机所配置的屏幕并非触控屏幕。然而,以触碰或其他控制方式取代使用滑鼠或键盘控制电子装置的操作模式已渐渐成为市场主流。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电子装置设计,其可利用深度摄影机实施屏幕触控功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主机本体、屏幕、取像装置以及量角装置。主机本体包括处理单元。屏幕枢接于主机本体。取像装置耦接至主机本体,用以取得多个三维影像,并且进一步分析三维影像内所包含的至少一既定物体于三维空间内的座标。量角装置耦接至主机本体与屏幕,用以测量主机本体与屏幕的夹角。处理单元根据夹角计算屏幕的显示区域于三维空间内的所在范围,并且根据显示区域的所在范围与既定物体的座标判断既定物体是否碰触到屏幕的显示区域,以及当既定物体被判断碰触到屏幕的显示区域时,进一步判断既定物体于显示区域内的一操作行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取像装置取得多个三维影像;分析三维影像内所包含的至少一既定物体于三维空间内的座标;通过量角装置测量电子装置的主机本体与屏幕的夹角,其中屏幕枢接于主机本体;根据夹角计算屏幕的显示区域于三维空间内的所在范围;根据显示区域的所在范围与既定物体的座标判断既定物体是否碰触到屏幕的显示区域;以及当既定物体被判断碰触到屏幕的显示区域时,判断既定物体于显示区域内的操作行为,并且根据操作行为控制电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方块图。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上视图。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侧视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取像装置于触控模式下的侧视图。
图5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取像装置于手势模式下的侧视图。
图6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于触控模式下的侧视图。
图6B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于手势模式下的侧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0电子装置
110、210主机本体
120、220屏幕
130、230取像装置
140、240量角装置
150处理单元
160、560检测装置
570旋转装置
580触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制造、操作方法、目标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几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方块图。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电子装置100可以是一笔记型计算机,并且至少可包括主机本体110、屏幕120、取像装置130与量角装置140。主机本体110可至少包括处理单元150与检测装置160。屏幕120通过枢接机构(图未示)枢接于主机本体110。取像装置130耦接至主机本体110,用以藉由拍摄或摄影操作取得多个三维影像,并且进一步分析三维影像内所包含的至少一既定物体于一三维空间内的一座标。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取像装置130可包括一摄影机(例如,一深度摄影机)以及一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用以控制摄影机的拍摄或摄影操作,以及分析三维影像。量角装置140耦接至主机本体110与屏幕120,用以测量主机本体110与屏幕120的一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6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