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拉动式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7049.2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7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向东 |
主分类号: | A61B1/012 | 分类号: | A61B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拉动 内窥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牵引拉动式内窥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柔性推进型内窥镜包括操作部和插入部,插入部内设有水气管腔和活检管腔,插入部的末端设有摄像单元和照明单元。现有的柔性推进型内窥镜,特别是用于检测肠道的内窥镜的进镜操作复杂,通过医生推动位于人体外的操作部使得插入部深入肠道内,操作部施加外力推进,难度大,安全性差,推进尺寸的准确性往往依赖于操作医生的经验,推进的准确性差,难以自动化。并且存在准备时间较长,患者痛苦较大和肠道穿孔的风险。现有的内窥镜常常需要双人同时操作,并且在进镜过程中要求采用多种运动方式调整肠镜推进的路径,一手不断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镜身,另一手不断调整镜头使其前后左右地运动,在进镜过程中还要求不断地吸引、注水、注气,操作异常复杂,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必须经过反复训练,合格后方可进行临床实践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牵引拉动式内窥镜,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柔性推进型内窥镜的操作部推进方式,不仅提高镜体推进的准确性和操作的安全性,而且可实现柔性推进型内窥镜进镜操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牵引拉动式内窥镜,包括操作部和细长形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内设有水气管腔和活检管腔,插入部的末端设有摄像单元和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管腔中活动插入有可取出的牵引拉动装置,其中,所述牵引拉动装置包括气囊、具有充气管道的中空顶杆和至少两根牵引线,所述中空顶杆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插入部的末端,中空顶杆的该延伸端与所述气囊连接,且中空顶杆的充气管道与气囊的囊腔相连通,所述各牵引线的中部相互连接固定,各牵引线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插入部连接,所述气囊被兜在各牵引线之间。
所述各牵引线的端部固定在所述活检管腔的内壁。
所述各牵引线的端部对称固定在所述活检管腔的内壁上。
所述各牵引线的端部分别设有挂钩,所述活检管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挂钩一一对应配合的挂环。
所述气囊充气后呈水滴形状、椭球形、圆球形或蘑菇形。
所述气囊充气后,所述中空顶杆的延长线穿过各牵引线中部之间的连接固定点。
所述中空顶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操作部且连接有充气泵。
所述中空顶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操作部且连接有水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按照以下步骤实现对内窥镜的牵引拉动,第一步,通过水气管腔充气,扩张肠道;第二步,中空顶杆将尚未充气的气囊推至肠道已被扩充部分的最远处,最远处距离由牵引线的长度和肠道壁决定,此时各牵引线被拉直;第三步,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充气后鼓起,由于气囊被兜在各牵引线之间,牵引线被气囊支撑变形,此时导致牵引线拉动镜体前进,实现镜体的牵引拉动前进;第四步,释放推进气囊内气体。如果需要继续牵引拉动镜体前进则可重复上述四个步骤,从而实现程序化的持续牵引拉动进镜过程。本发明采用内镜前端可控的拉力持续牵引,操作简单,内窥镜的进镜过程平缓,进镜准确安全,实现了内窥镜进镜操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极大地降低了医生的工作负担,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取出牵引拉动装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线示意图;
图4为优选实施例中牵引拉动装置充气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优选实施例中牵引拉动装置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刚插入人体肠道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利用水气管腔对肠道进行充气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中空顶杆顶动气囊至肠道扩张部远端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气囊充气后拉动镜体前进至肠道扩张部远端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6, 一种牵引拉动式内窥镜,包括操作部1和细长形的插入部2,插入部2内设有水气管腔3和活检管腔4,插入部2的末端2’设有摄像单元5和照明单元6。活检管腔4中活动插入有可取出的牵引拉动装置,所述牵引拉动装置包括气囊7、具有充气管道的中空顶杆8和至少两根牵引线9,中空顶杆8的一端延伸出插入部2的末端,中空顶杆8的该延伸端与气囊7连接,且中空顶杆8的充气管道与气囊7的囊腔相连通,各牵引线9的中部相互连接固定,各牵引线9的端部分别与插入部2连接,气囊7被兜在各牵引线9之间,当气囊7鼓起后,气囊7仍然爱被兜在各牵引线9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牵引线9的数量为两根,另外为了更加保证气囊7被兜在各牵引线9之间,牵引线9的数量还可以是3根或4根或5根。各牵引线9的端部固定在活检管腔4的内壁。为了当气囊7鼓起后,各牵引线受到的拉力相等,各牵引线9的端部对称固定在活检管腔4的内壁上。各牵引线9的端部分别设有挂钩,活检管腔4的内壁设有与挂钩一一对应配合的挂环。本实施中的气囊7充气后呈圆球形,另外气囊7还可以为水滴形状或椭球形或蘑菇形,只要保证气囊7被充气后发生径向变形鼓起以将牵引线9支撑弯曲变形均可。中空顶杆8的延长线穿过各牵引线中部之间的连接固定点,以便于中空顶杆8推进时,中空顶杆8的顶端能够顶住各牵引线中部之间的连接固定点。本实施例的中空顶杆8的另一端延伸出操作部且连接有充气泵10,以便于对气囊7进行充气;另外中空顶杆8的另一端延伸出操作部且还可以连接水泵,以便于对气囊7进行充水从而使气囊7鼓起。本发明按照以下步骤实现对内窥镜的牵引拉动:第一步,参见图7,将插入部2插入肠道11的一定深度位置,气囊7尚未充气,各牵引线9处于松弛状态;第二步,参见图8,通过水气管腔对肠道11进行充气,扩张肠道11;第三步,参见图9,中空顶杆8将尚未充气的气囊7推至肠道11已被扩充部分的最远端,最远端的距离由牵引线的长度和肠道壁决定,此时各牵引线9被拉直,而插入部末端2’的位置保持不动;第四步,参见图10,对气囊7进行充气,气囊7充气后鼓起,由于气囊7被兜在各牵引线9之间,牵引线9被气囊7支撑产生弯曲变形,此时导致牵引线9拉动镜体前进,插入部2的末端2’的位置向前移动,实现镜体的牵引拉动前进;第五步,释放推进气囊内气体。如果需要继续牵引拉动镜体前进则重复上述第二步骤至第五步骤,从而实现持续牵引拉动进镜过程。本发明采用内镜前端拉力可控的持续牵引,操作简单,内窥镜的进镜过程平缓,进镜准确安全,极大地降低了医生的工作负担,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向东,未经李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70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