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捕捉大气圈中碳资源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7549.6 | 申请日: | 2013-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8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雷学军;雷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学军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62;B01D53/14;B01D53/02;B01D53/047;B01D53/32;B01D53/22;B01D53/78;C01B3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捉 大气圈 资源 装置 方法 | ||
1.捕捉大气圈中碳资源的装置及方法,该方法包括:
(1)利用速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圈中气态的CO2,转入生物圈中形成固态的有机碳化合物;利用微生物或酶,捕捉大气中的CO2,转化成有机化合物;
(2)利用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变压吸附法、变温吸附法等物理方式,捕捉大气中的CO2;
(3)利用化学吸收方法,捕捉大气中的CO2;
(4)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借助高能射线或电子射线对CO2气体进行辐射,生成C3O2和O2,捕捉大气中的CO2;
(5)将大气圈中捕获的碳资源储碳封存,实现大气CO2负增长,降低大气层CO2气体分压,调节温室效应,解决相关环境问题;用封存的碳产品参与全球碳交易,对碳循环、碳转化、碳储藏、碳封存、碳利用循环过程实施技术控制,使人类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碳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项的方法,其中种植速生植物捕捉CO2,其特征在于,
(1)下种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向阳、浇灌方便的地段,下种前翻耕起垄,优选垄宽2~3m,以利排水及田间管理;
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下种,选取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壮茎秆作为种茎,将其切成小段,每段具有1~2个腋芽;株行距按30~40cm×30~40cm开种植沟,堆肥按每亩1000kg~1500kg施于种植沟内,再将种茎斜插或浅埋于土壤中;春季下种后用地膜覆盖保温,当气温超过30℃时不宜下种;
(2)田间管理
下种5~7天后开始出苗,出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出苗10天后,选晴天每亩洒施稀薄粪水500kg~800kg;对缺苗少蔸的地方,及时移苗补栽;以后每隔5~10天浇水1次或施1次稀薄粪水;阴雨天,注意排涝防渍;
分蘖前进行一次中耕培土,封垄前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培土时每亩施生物质有机肥800kg~1000kg;
幼苗期蚜虫危害植株时,用质量浓度比为25%的敌杀死乳油兑水稀释成1500~2000倍液喷洒防治,封垄后很少发生病、虫、害;
(3)适时收获
株高达到100cm以上时,留茬5cm~8cm进行刈割;每次刈割后均应进行中耕除草,施肥浇水;
(4)干燥成型
刈割后的青苗及时运出田间进行干燥,优选日晒或风干;当含水量达到10%~15%时,将植物进行粉碎,压缩成型;
(5)储碳封存
成型后的储碳型材冷却至常温,再进行封存,做好防潮、防火等仓贮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项的方法,其中物理吸收法捕捉CO2,其特征在于,
(1)将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填装有CO2固体吸附剂的吸附装置,当CO2气体温度为50℃~60℃时,优选MgO作为吸附剂;当CO2气体温度为500℃~600℃时,优选Li2ZrO3作为吸附剂;当CO2气体温度为700℃~900℃时,优选Li4SiO4作为吸附剂;也可将空气压缩通过沸石、活性炭及活性碳纤维、多孔材料、分子筛材料以及纳米管等吸附剂,碳纳米管吸附CO2,气体压力优选3Mpa~4Mpa;
(2)当吸附剂吸附CO2能力达到峰值时,将吸附装置内的吸附剂取出进行封存或直接进行煅烧;Li2ZrO3煅烧温度优选700℃以上;CaO煅烧温度优选700℃~900℃,超过900℃,生成的颗粒容易烧结从而降低吸收CO2能力;沸石、活性炭及活性碳纤维、多孔材料、分子筛材料以及纳米管等吸附剂还原吸附能力时,碳纳米管优选气体压力低于1.5Mpa;
(3)煅烧吸附剂煅烧或还原吸附能力时,收集CO2气体,通过提纯、压缩后,进行储存、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学军,未经雷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754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搅拌桨
- 下一篇:一种可双向拉开和合拢滤板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