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复合型催化剂及碳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8245.1 | 申请日: | 2013-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1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范兴;杨花花;刘仁龙;吴敏;刘作华;杜军;陶长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18 | 分类号: | B01J31/18;B01J23/755;B01J27/232;B01J32/00;B82Y40/00;C07C68/04;C07C69/9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合成 碳酸 二甲 复合型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催化剂,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复合型催化剂。本发明还涉及碳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碳酸二甲酯(CH3OCOOCH3,缩写为DMC)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绿色化工原料,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可以在碳酸衍生物合成过程中代替光气作羰基化剂、在甲基化反应中代替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剂、在有机合成和清洁生产中作低毒绿色溶剂。已报道的DMC合成方法有光气法、酯交换法、尿素醇解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和直接合成法,而甲醇和CO2为原料直接合成DMC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合成方法,不仅绿色清洁,而且可望成为一种CO2废气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受到化工界的广泛关注。直接法催化剂的研究,主要涉及碱性催化剂、金属烷基化合物、醋酸盐催化剂、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和杂多酸催化剂。为了进一步提高活性成分利用效率,优化催化剂微纳结构,研究开始关注负载型催化剂。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载体微观上几乎都是无序堆积结构,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反应效率低下、选择性较低,在工业生产中受到极大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有序、催化效果好的用于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复合型催化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碳酸二甲酯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复合型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有序纳米管、线、棒阵列结构氧化物为基底,通过溶胶-凝胶法将催化活性组分负载到纳米阵列氧化物基底上;其中所述纳米阵列为铝、锌、钛或硅纳米氧化物阵列;所述活性组分为H3PW12O40/CexTi1-xO2催化剂、有机锡催化剂、钛烷氧基化合物、铜镍合金、碱性催化剂及镍、钴、锰醋酸盐催化剂中的一种,其中X为0.1-0.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有序纳米结构作为催化剂载体,克服了粉体催化剂无序堆积结构造成的催化剂失活,减少催化活性组分用量,而且有序微纳结构提高了活性组分的效果,采用微纳结构为基底,增加了催化活性组分参与气相反应的机会,提高了催化剂利用效率,单位质量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反应通量显著提高。另外该催化剂的另一特点在于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不高、制备过程不会产生有毒副产物、对环境友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纳米阵列氧化物基底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电化学腐蚀或水热法制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纳米阵列氧化物基底为TiO2纳米阵列,在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时用螺旋状的钛丝作为阳极。不仅增加 了催化剂基底表面积,同时克服了纳米管薄膜因表面张力作用导致其与基底脱离,使其更加符合作为催化剂载体的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催化活性组分的负载:将纳米阵列氧化物基底浸泡到催化活性组分溶液中,搅拌,然后煅烧得到产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性组分为H3PW12O40/CexTi1-xO2;由该活性组分制成的复合型催化剂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将铈盐乙醇溶液和杂多酸乙醇溶液搅拌混合均匀;
(2)将成型纳米阵列氧化物基底浸入步骤(1)所得混合溶液中,加入钛酸异丙酯,然后加入氨水调节pH为7.5-11.0;
(3)将步骤(2)所得样品在200℃-500℃煅烧,自然冷却,即可得到复合型催化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性组分为碱性催化剂,将纳米阵列氧化物基底浸泡到碱性催化剂溶液中,搅拌,然后取出加热至50-200℃,自然冷却得到产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性组分为铜镍合金,具体负载方法为:(1)以乙醇为溶剂,配制摩尔比为1:5-5:1的铜盐与镍盐混合溶液,并将纳米阵列氧化物基底浸入到该混合溶液中,充分浸渍;
(2)蒸馏除去溶剂;
(3)将经步骤(2)处理的样品,在N2保护下煅烧,然后在H2流中继续煅烧,即可得到铜-镍合金复合型催化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碳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82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多功能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降脂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