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空调送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88289.4 | 申请日: | 2013-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4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涛;付裕;徐荣吉;矫立涛;王晶晶;于世鹏;张明杰;袁俊军;王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8 | 分类号: | F24F13/0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李升娟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空调 送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送风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立式空调风道结构一般都由进风口、离心风机、蒸发器和出风口组成。室内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空调内部,经过离心风机离心加速后,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再由出风口吹向室内,实现空调送风的目的。由于现有立式空调仅能将经蒸发器热交换后的空气送出来,送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在制冷模式下,空调所送出的风温度较低,这种温度较低的凉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会使得用户、尤其是畏寒的老人用户感觉极不舒适。
本申请人曾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在立式空调上的空调送风装置,在立式空调中设置该空调送风装置后,可以引入部分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不直接经过空调热交换器的非热交换风,该部分非热交换风与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后从空调出风口送出。由于在立式空调中设置这种空调送风装置之后,颠覆了传统立式空调的送风方式。对于这种新的送风方式,如何对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便为用户提供较佳的使用舒适性,是需要研究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如何设计空调送风装置的结构,使其满足空调新的送风方式的要求,也是需要研究的技术问题之一。而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这些要研究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送风方法,通过将空调内部的热交换风及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混合风同时送出,不仅可以增大空调的进风量、加速室内空气流动,而且能够提高空调出风的柔和性,改善用户舒适性体验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立式空调送风方法,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的内部风道中设置空调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至少两个中间贯通、具有前后开口的导风体,每一所述导风体为单体部件,所述导风体的后开口为进风口、前开口为出风口,所述至少两个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中间形成前后贯通的贯通风道,相邻两所述导风体之间形成热交换风风道,位于后端的后端导风体的进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非热交换风进口,位于前端的前端导风体的出风口为所述送风装置的混合风出口,所述立式空调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风从所述热交换风风道送至所述贯通风道,将立式空调外部的非热交换风从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吸入至所述贯通风道,所述热交换风与所述非热交换风形成混合风后一起经所述贯通风道从所述混合风出口送出,所述非热交换风的流量是所述热交换风流量的0.05-0.5倍。
优选的,所述非热交换风的流量是所述热交换风流量的0.15-0.35倍。
优选的,所述导风体为环形导风体,所述热交换风风道为环形热交换风风道。
优选的,所述环形导风体至少部分从后向前渐缩。
优选的,所述环形导风体为片状结构,多个所述环形导风体前后依次排列,形成套叠筒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环形导风体的径向剖面轮廓线为变曲率半径的曲线。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为方便灵活设置其他环形导风体的数量及结构来提高送风风量、送风速度及送风均匀性,所述前端导风体为前端环形导风体,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最小内口径小于其他所有环形导风体的最小内口径。
优选的,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的最小内口径不小于其他所有环形导风体中最小内口径的0.95倍。
优选的,所述送风装置包括有四个所述环形导风体。
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为有效引导风向,四个所述环形导风体中的前端环形导风体的内口径从其进风口至其出风口先渐缩再渐扩,中间形成内口径最小的颈部,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内口径渐缩的部分与其相邻的环形导风体之间形成环形热交换风风道,除所述前端环形导风体之外的其他三个环形导风体的内口径从进风口至出风口渐缩。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送风方法还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82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