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分析食品中多种芳香类有害物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0268.6 | 申请日: | 2013-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9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齐祥明;陈玉新;邓雅婧;巩文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08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0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分析 食品 多种 芳香 有害物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分析食品中多种芳香类有害物质的方法,即一种同时提取、制备和检测食品中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和芳香胺三类样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发生极为复杂的化学、物理变化,成分极为复杂。在这些化合物中存在对人体有害和/或有毒的组分,其中的芳香类有害物质主要有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和芳香胺三类。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芳香胺三类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其提取制备检测样品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hydrocarbons,以下简称PAHs)是指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不完全燃烧和地球化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致癌物质。目前食品中PAHs检测样品的提取制备方法主要是有机溶剂萃取后皂化脱脂,而后进行检测。其中GB/T 24893-2010采用的方法为有机溶剂萃取后,使用C18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纯化,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酚类化合物是指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是芳烃的含羟基衍生物。目前食品中酚类化合物检测样品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有机溶剂萃取或蒸馏萃取,最后采用光谱分析测定法或色谱分析测定法等方法进行检测。其中蒸馏萃取存在耗时长,制备工作量大的缺点。
芳香胺是指胺基上的N与苯的同系物的苯环直接相连的胺类物质,能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导致人致病甚至致癌。目前,芳香胺在食品行业中,仅在包装材料上有部分研究,其检测样品的提取制备主要是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在未经固相萃取柱富集纯化的情况下,检测干扰杂质较多。在食品中的提取制备及检测尚未有太多相关研究。
综上,目前食品中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和芳香胺的提取检测存在的问题有:
1)三类物质的检测需独立提取后再分别检测,需要多次取样,样品消耗量大,制备样品的工作量大;
2)PAHs独立提取检测的方法步骤繁琐,工作量较大;PAHs检测过程的脱脂多为皂化脱脂,操作复杂,时间较长;
因此,开发一种同时分析食品中PAHs、酚类化合物和芳香胺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分析食品中多种芳香类有害物质的方法,即一种同时提取制备食品中PAHs、酚类化合物和芳香胺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方法繁琐,样品消耗量大等问题。
本发明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PAHs样品液的提取制备:待检测样品剪碎后放入锥形瓶,加入内标物质,使用有机溶剂A超声萃取10~60min,提取需检测的物质,静止,过滤膜, 取1~5ml萃取液上样到活化后的正相固相萃取柱A,收集流出液;并用有机溶剂A淋洗固相萃取柱A,收集淋洗液,将流出液和淋洗液混合后,加入DMSO进行萃取,取下层的液体加入硫酸钠溶液,放置数分钟至试管冷却;使用环己烷分两次对冷却后的溶液进行反萃取,合并萃取后的溶液即为PAHs样品液;
2)PAHs检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SIM)来检测步骤1)中得到的PAHs样品液;
3)酚类化合物和芳香胺样品液的提取制备:将淋洗后的固相萃取柱A用水二次洗脱,收集洗脱液;
4)芳香胺样品液的提取制备:将3)中所得洗脱液上样到活化后的反相固相萃取B柱进行富集纯化;采用水溶液进行洗脱,收集得到芳香胺样品液;
5)芳香胺的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SIM)检测步骤4)中得到的芳香胺样品液;
6)酚类化合物样品液的提取制备:将洗脱后的C18固相萃取柱用甲醇进行洗脱,将得到的有机洗脱液作为酚类化合物样品液;
7)酚类化合物的检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检测步骤6得到的酚类化合物样品液。
所述步骤1)中有机溶剂A优选为环己烷;超声萃取时间优选范围为20~ 40min;正相固相萃取柱A优选为Si相固相萃取柱;硫酸钠溶液浓度为0.01~0.03g/ml;
所述步骤3)中洗脱用水优选为超纯水;
所述步骤4)中反相固相萃取柱B优选为C18固相萃取柱
所述步骤6)中有机溶剂B优选为甲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02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