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插头自动伸缩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1663.6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5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插头 自动 伸缩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的设施。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为一种充电插头自动伸缩控制系统,为一个机电控制组合构件。一般电动汽车充电是充电桩的形式,如专利号201120382465的交流充电桩和专利号201020538099的智能充电桩,充电过程是人工插接,充电插头固定在充电电缆前端组件中,这不能实现电动汽车自动充电时充电插头和插座之间的自动插接和脱开。本发明具有使电动汽车自动充电时充电插头和插座之间自动连接和脱开,这为实现无人守职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站提供一个必备条件。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电动汽车自动充电时充电插头和插座之间的自动伸展插接和回缩脱开控制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案
自动充电插头伸缩控制系统技术方案是具有一个电机,一个齿轮箱,一个齿条,一个齿条安装凹槽,一个组件安装基座管,四个固定座,四个支撑件,一个自动充电臂,一个第三支臂,一个误差校正弹簧,一个误差校正弹簧固定件,一个充电插头,一个插头移动连接杆,一个凹形槽,一个红外通信组件,一个误差校正曲面,一个充电插座,一个接地电极,一个压力传感器,一个中央处理器,一个I/O控制电路,一个通信电路,一个信号监测电路,一个输出驱动电路,一个充电控制电路,一个中心管理服务器, 一个红外发射构件,一个红外发射光透射孔,一个自动充电插头伸缩定位凸形块,一个红外接收构件,一个激光水平线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实现电动汽车自动充电时充电插头和插座之间自动连接和脱开。
本发明的优点
自动充电插头伸缩控制系统实现充电站无人守职,在充电时,自动完成充电插头与插座之间的插接,充电完毕后又能自动将充电插头与插座脱开并缩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充电臂与电动汽车充电插座口相对位置结构图;
1-电动汽车、2-自动充电臂安装基座、3-自动充电臂垂直升高组件外壳、4-第一支臂转动轴、5-第一支臂、6-第二支臂转动轴、7-第二支臂、8-第三支臂转动轴、9-第三支臂、10-自动充电插头伸缩部件、11-电动汽车侧壁自动充电插座口、12-激光垂直线接收组件;
图2: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汽车自动充插头前端结构图;
图3:本发明提供的图2中的A-A剖视图;
13-自动充电插头伸缩定位凸形块、14-充电正极、15-充电负极、16-接地电极、17-绝缘体、18-电极固定件、19-插头移动连接杆、20-压力传感器、21-凹形槽;
图4: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充电臂第三支臂前端结构图;
图5:本发明提供的图4中的B-B剖视图;
图6:本发明提供的图5中的C-C剖视图;
22-激光垂直线接收组件、23-激光水平线接收组件、24-红外通信组件、25-充电臂第三支臂外壳、26-第三支臂前端面充电插头伸缩孔、27-误差校正弹簧、28-误差校正弹簧固定件、29-误差校正弹簧固定凹槽、30-齿轮箱、31-齿条、32-固定座、33-支撑件、34-红外发射构件、35-红外接收构件、36-红外发射光透射孔、37-电机、38-电机固定件、39-固定螺钉、40-组件安装基座管、41-齿条安装凹槽;
图7: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充电插座结构图;
图8: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充电插座图7中的D-D剖视图;
42-充电正极、43-充电负极、44-接地电极、45-绝缘体、46-红外通信组件、47-压力传感器、48-激光水平线发射组件、49-激光垂直线发射组件、50-误差校正曲面、51-电极固定件;
图9: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充电插头伸缩控制电路方框图;
中央处理器、I/O控制电路、通信电路、信号监测电路、输出驱动电路、充电控制电路、中心管理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充电臂与电动汽车充电插座口相对位置结构图,包括电动汽车1、自动充电臂安装基座2、自动充电臂垂直升高组件外壳3、第一支臂转动轴4、第一支臂5、第二支臂转动轴6、第二支臂7、第三支臂转动轴8、第三支臂9、自动充电插头伸缩部件10、电动汽车侧壁自动充电插座口11、激光垂直线接收组件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16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整箱抗压试验机
- 下一篇:开关电源精密检测功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