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抓斗体以及连续墙液压抓斗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3510.5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2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侯志强;刘汉光;孟东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02 | 分类号: | E02F5/02;E02F5/14;E02F9/2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丹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抓斗 以及 连续 液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抓斗体以及设置该抓斗体的连续墙液压抓斗。
背景技术
连续墙液压抓斗的抓斗体由斗身和斗齿两部分组成,作业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自重下落阶段和液压闭斗阶段。在自重下落阶段,抓斗体张开至最大的角度并靠其自身的重力侵入到作业介质(作业介质也称为:被抓取介质)内部;而在液压闭斗阶段,抓斗体在液压闭斗力矩的作用下实现闭斗过程并完成作业介质的抓取。
现有技术中,抓斗体的斗身的外轮廓为圆弧型形状(简称:圆弧状),圆弧型形状的斗身形状定义为:从上至下弧形外轮廓与回转中心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即:R1=R2=R3=......,斗齿的侵入角度(或称:入土角度)比较小,斗身前底板的侵入角度为小于85°的锐角。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由于连续墙液压抓斗内的抓斗体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了设备在作业时侵入作业介质的深度较浅、抓取能力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抓斗体以及设置该抓斗体的连续墙液压抓斗,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作业时侵入作业介质的深度较浅、抓取能力不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抓斗体,包括斗身和与所述斗身固定连接的至少一个斗齿,其中:所述斗齿的侵入角度为60°~80°。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斗齿的侵入角度为63°~70°。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斗身包括依次相连的弧板、中底板以及前底板,所述前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斗齿,所述前底板的侵入角度为85°~100°。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前底板的侵入角度为88°~95°。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斗身的外轮廓沿接近所述斗齿齿顶的方向回转半径逐渐增大。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弧板的外轮廓、所述中底板的外轮廓以及所述前底板的外轮廓共同围成所述斗身的所述外轮廓。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前底板、所述中底板上各自均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所述斗齿。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斗身还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左边板以及右边板,所述弧板以及中底板连接于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所述前底板连接于所述左边板与所述右边板之间,所述左侧板的外轮廓与所述右侧板的外轮廓沿接近所述斗齿齿顶的方向回转半径逐渐增大。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斗齿的内表面为曲面或斜面,所述斗齿的侵入角度为所述斗齿侵入地面时所述斗齿的内表面的中部区域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续墙液压抓斗,包括支座、液压推力机构以及两个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抓斗体,其中:
两个所述抓斗体的斗身各自均与所述支座销轴连接;
所述液压推力机构与所述抓斗体相连接,且所述液压推力机构能带动两个所述抓斗体相对于所述支座转动至合拢位置或打开位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抓斗体的斗齿的侵入角度为60°~80°,斗齿的侵入角度优选为63°~70°,该侵入角度在有效保护斗齿不被掰断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抓斗体在自重下落阶段侵入作业介质的深度以及在液压闭斗阶段抓取作业介质的能力,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作业时侵入作业介质的深度较浅、抓取能力不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抓斗体的斗身的形状为从上至下回转半径(R1、R2、R3......依次增加)逐渐增大的外扩型形状,进一步增强抓斗体在液压闭斗阶段继续侵入作业介质的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抓斗体的斗身前底板的侵入角度为85°~100°,前底板的侵入角度优选为88°~95°,该侵入角度的斗身前底板进一步增强抓斗在液压闭斗阶段抓取作业介质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优化改进,在保证斗齿不被掰断的同时,既增强了抓斗侵入作业介质的能力,又提高了抓斗抓取作业介质的能力,液压抓斗的作业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侵入能力强:通过优化斗齿的侵入角度,使得抓斗在自重下落阶段侵入作业介质的能力更强;将斗身的结构由原来的圆弧形优化为外扩型,增强了抓斗在液压闭斗阶段继续侵入作业介质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35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组双扰动环管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环保型白胶生产用的反应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