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被恢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4480.X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4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姚文艺;宋万增;张凯;王萍;郑光和;伍艳;蔡怀森;冷元宝;宋海亭;于守兵;肖培青;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8G18/66;C08G18/48;C08G18/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吕爱萍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被 恢复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肥料加工工艺,特别涉及一种高肥效且固结效果更好的植被恢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被的生长,跟环境好坏关系十分密切,有些地区的土地不是特别肥沃,而且,经常下暴雨,植被种植在这种地区很容易影响其生长,遇见大暴雨时,可能会出现,暴雨将土壤破坏,雨水很可能就会将植被连根拔起,然后植被被大雨冲走,目前,多用固沙保水植被复合材料来避免上述的情况发生,我国传统的固沙保水复合材料中通常加入的是一般的缓释肥,缓释肥中游离的甲醛含量过高,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吸收,另外,传统的固沙保水复合材料在雨强为75mm/24h至99.9mm/24h的大暴雨冲刷10min-25min后,形成的固结层就会发生破坏,起不到固结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肥效且固结效果更好的植被恢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植被恢复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聚醚三元醇 300-500份
三乙醇胺 1-2份
硅油 5-8份
有机锡 0.4-0.6份
缓释肥 150-250份
吸水树脂 50-80份
异氰酸酯 180-300份
水 15-25份。
所述的吸水树脂为低倍吸水树脂。
所述的缓释肥为高摩尔比脲甲醛类缓释肥料。
步骤1)、按上述重量份数取称量好的聚醚三元醇、三乙醇胺、硅油、水、有机锡在反应容器中用搅拌棒搅拌,进行混合,其中,有机锡起催化剂作用;
步骤2)、搅拌2min-5min混合均匀后加入上述重量份数的异氰酸酯;
步骤3)、进行发泡反应,在常温下反应即可;
步骤4)、注入钢模,脱模后形成软质聚氨酯初始泡沫载体;
步骤5)、将缓释肥与吸水树脂按照上述份量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到软质聚氨酷初始泡沫载体中;
步骤6)、搅拌均匀,时间为2min-5min,至物料发白;
步骤7)、再次倒入钢模中发泡充分,常温下即可;
步骤8)、将发泡后的物料放入烘箱加热固化两小时,温度为100℃;
步骤9)、取出成品用电动搅拌机搅拌至粉末状,得到成品。
聚醚三元醇,又称为三羟基聚醚、聚氧化丙烯三醇,俗称甘油聚醚,平均分子量3000~7000,无色或淡黄色透明黏稠液体,稍有苦味,相对密度1.04~1.05。黏度(25℃)400~1800mPa·S,闪点268℃,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苯等有机溶剂,可燃,无毒,用作环氧树脂胶黏剂的增韧剂。
三乙醇胺,性状:无色至淡黄色透明粘稠液体,微有氨味,低温时成为无色至淡黄色立方晶系晶体。露置于空气中时颜色渐渐变深。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甘油及乙二醇等,微溶于苯、乙醚及四氯化碳等,在非极性溶剂中几乎不溶解。三乙醇胺的碱性比氨弱(pKa7.82),具有叔胺和醇的性质。与有机酸反应低温时生成盐,高温时生成酯。与多种金属生成2~4个配位体的螯合物。用次氯酸氧化时生成胺氧化物。用高碘酸氧化分解成氨和甲醛。与硫酸作用生成吗啉代乙醇。三乙醇胺在低温时能吸收酸性气体,高温时则放出。
三乙醇胺的应用如下:
1、在化妆品(包括皮肤洗涤、眼胶、保湿、洗发剂等)中用作乳化剂、保湿剂、增湿剂、增稠剂、PH平衡剂,在化妆品配方中用于与脂肪酸中和成皂,与硫酸化脂肪酸中和成胺盐。三乙醇胺是乳膏制剂中常用乳化剂,用三乙醇胺乳化的乳膏产品具有膏体细腻,膏体亮白的特点,另三乙醇胺与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醇形成的胶体相稳定性好,产品质量稳定,可容外加成分比重高。三乙醇胺是含有卡波姆等酸性高分子凝胶的最常用中和剂,三乙醇胺通过与卡波姆等羧基中和,形成稳定的高分子结构,达到增稠和保湿的应用效果。
2、在液体洗涤剂中加入三乙醇胺,可改进油性污垢,特别是非极性皮脂的去除,同时,通过提高碱性可提高去污性能。并且有极好的其相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44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