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油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95590.8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5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兵;孟祥东;孙鹏飞;邓松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聚蚨源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56 | 分类号: | B01D29/5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去除机油中杂质的机油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机油过滤器通常采用的是纸滤芯,纸滤芯在刚开始使用时过滤效果较好,但是使用的越久,纸滤芯就会被油、泥杂物等堵住,由于机油的压力使纸滤芯变形,当压力过大时,把安全阀打开,机油直接进入油道,这时的机油根本没有过滤,还会造成机械零件的受损。
众所周知,金属的比重比油和水的大,但是悬浮在油浓中的金属是以细小的微粒形式存在,并且油和水对金属是浸润液体,所以每个金属微粒周围都吸附着许许多多的油液分子,使得散落在油液中的金属微粒比重比大块釜属的比重小得多,这些微粒金属受到油液的浮力,所以在短时间内是不易沉淀的,非金属杂质的比重还要小,就更不易沉淀了。尤其受到油箱尺寸的限制,油液得不到长时间的静止,靠沉淀法是无法解决油渣净化问题的,即使加挡板也无济于事。
使用普通过滤器,过滤效果不好,这是因为过滤器面积受到限制,油液中的大量杂质很快会使滤油器堵塞,由此可见,现有机油过滤器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油过滤器,该过滤器多层次逐级过滤,扩大了过滤面积,逐步减少滤网上的杂质数量,提高了液体的通过能力。
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机油过滤器,包括壳体、滤芯、空心轴、连接座和底座,其中,所述连接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所述壳体顶端盖有一上盖,所述连接座与上盖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滤芯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中心并沿滤芯轴向方向焊接有一空心轴,所述上盖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空心轴的底端与壳体固连,所述空心轴的顶端设置有滤网,顶端插入所述上盖内并紧密贴合,所述通孔形状、大小与空心轴的顶端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滤芯包括圆筒形金属本体和漂白棉线层,所述漂白棉线层是由漂白棉线缠绕在金属本体的外围形成,所述金属本体圆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滤孔和呈螺旋上升的凸脊,所述凸脊的高度为0.4~0.6mm,所述凸脊的顶端设置有焊缝。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上述漂白棉线层缠绕在金属本体上,并且所述漂白棉线层为外疏内密的蜂窝式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上述金属本体由钢带或黄铜带轧成。
上述滤孔为圆形或椭圆形。
上述凸脊的高度为0.5mm。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油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滤芯包括圆筒形金属本体和漂白棉线层,漂白棉线层缠绕在金属本体的外围,金属本体圆周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滤孔和呈螺旋上升的凸脊,凸脊的高度为0.4~0.6mm所述凸脊的顶端设置有焊缝,由于漂白棉线层由外层到内层为外疏内密设置,并且呈蜂窝式结构,能够对流体进行深层过滤,有效去除杂质,确保最大过滤精度;由于有凸脊的存在,绕线时不易滑动,绕线层规整,过滤效果好,凸起本身起加强筋的作用,可使金属本体的强度增大,确保了其有足够的刚度,特别适应高压差过滤环境;漂白棉线容污能力大,孔隙率高;该过滤器能有效的滤除液体及气体中悬浮的微物或微粒等,一般用于高粘度、低杂质含量流体的过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机油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机油过滤器的分解图;
图中,1、底座,2、连接座,3、上盖,4、空心轴,5、滤芯,6、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油过滤器,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清楚、明确,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机油过滤器,其包括壳体6、滤芯5、空心轴4、连接座2、底座1和上盖3,其中,本实施例优选壳体6为圆柱形并且其底部密封、顶部开口,上盖3盖在壳体6的顶端对壳体6进行密封,在底座1上设置有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连接座2连接在该底座1上;
滤芯5置于壳体6内,壳体6中心焊接有一空心轴4,并且空心轴4在沿滤芯5轴向上,上盖3中心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可使得空心轴4插入并且结合牢固,空心轴4的底端与壳体6的底部固连,空心轴4的顶部进口处设置有滤网,该滤网的大小、形状与空心轴4进口处的大小、形状相适配,并且顶部插入上盖3的通孔内,上盖3与连接座之间通过螺纹紧密连接,上述通孔的形状、大小与空心轴4的顶部形状、大小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聚蚨源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聚蚨源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55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