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垄机挡泥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5711.9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4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曾桂溪;曾春有;曾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桂溪 |
主分类号: | A01B71/08 | 分类号: | A01B71/0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4000 福建省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垄机 挡泥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起垄机,特别是一种起垄机挡泥板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起垄机挡泥板都固定式,在起垄作业中,当挡泥板碰到坚硬的石头等物体时,挡泥板强行拉过,使得挡泥板损坏,这样不仅影响作业,还使得机具寿命减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挡泥面板可上下摆动的起垄机挡泥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起垄机挡泥板装置,设置在起垄刀片的后端,包括安装在起垄机机架上的旋转座和挡泥板机构,所述挡泥板机构包括挡泥面板和带动挡泥面板上下摆动的旋转臂,所述旋转臂一端与挡泥面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座相互铰接。
为了实现更牢固的结合,本发明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座和旋转臂分别为两个,两个旋转臂分别设置在挡泥面板的两侧,两个旋转座对应旋转臂位置设置在起垄机机架上。
为了简单有效控制挡泥面板的摆动高度和垂直位置,本发明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座为“U”型结构,所述旋转臂为倒“L”型结构,“L”型旋转臂一端与挡泥面板相连接,另一端嵌入旋转座的“U”型槽内,并通过插销连接“U”型槽两壁形成铰接。
为有效控制起垄刀片或挡泥板机构的距离,本发明进一步优化,在起垄刀片与挡泥板机构进一步包括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安装在起垄刀片或挡泥板机构上。
为了进一步保护挡泥面板及实现其活动性,本发明进一步优化,所述旋转臂一端与挡泥面板的连接方式为铰接,挡泥面板可绕旋转臂转动,所述旋转臂与挡泥面板的铰接端进一步设有用于控制挡泥面板的转动角度的限位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当旋转臂或挡泥面板碰触坚硬的石头等物体时,旋转臂会自动弹起,同时带起挡泥面板向上摆动,以防止挡泥板强行拉扯导致挡泥板损坏。本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挡泥面板损坏,且结构简单,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挡泥面板的使用寿命,为农户减轻了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起垄机挡泥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其中,
1:起垄机机架;2:旋转臂;3:旋转座;4:挡泥面板;5:起垄刀片;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本发明起垄机挡泥板装置,沿着起垄的方向设置在起垄刀片5的后端,包括旋转座3和挡泥板机构,所述旋转座3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起垄机机架1上,所述挡泥板机构包括挡泥面板4和旋转臂2,所述旋转臂2一端与挡泥面板4相连接,另一端与旋转座3相互铰接,旋转臂2可沿铰接点转动,同时带动挡泥面板4上下摆动。当旋转臂2或挡泥面板4碰触坚硬的石头等物体时,旋转臂2会自动弹起,同时带起挡泥面板4向上摆动,以防止挡泥板强行拉扯导致挡泥板损坏。本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挡泥面板损坏,且结构简单,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挡泥面板的使用寿命,为农户减轻了维修费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座3和旋转臂2分别为两个,两个旋转臂2分别设置在挡泥面板4的两侧,两个旋转座3对应旋转臂2位置设置在起垄机机架1上。两个铰接点可以保证更牢固的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座3为“U”型结构,所述旋转臂2为倒“L”型结构,“L”型旋转臂2一端与挡泥面板4相连接,另一端嵌入旋转座3的“U”型槽内,并通过插销连接“U”型槽两壁形成铰接,在这种结构下旋转臂2近铰接处的一端放置到水平结构时,既被“U”型槽的下端卡住,不能继续向下旋转,如此使得挡泥面板4在竖直方向上保持垂直向下,通过这种结构简单有效控制挡泥面板的摆动高度和垂直位置。同时为有效控制起垄刀片5或挡泥板机构的距离,本发明还可以在起垄刀片5与挡泥板机构进一步包括设置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安装在起垄刀片或挡泥板机构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臂一端与挡泥面板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铰接的方式,挡泥面板可绕旋转臂转动,即挡泥面板可以在水平面上旋转,所述旋转臂与挡泥面板的铰接端进一步设有用于控制挡泥面板的转动角度的限位器,当挡泥面板边侧碰触坚硬的石头等物体时,不一定要整个挡泥面板向上移动,只要在水平上稍微摆动下就可以绕过该石头,同时保证其他角度的挡泥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桂溪,未经曾桂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57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