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脉采血留置针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96458.9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5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伍海燕;贺大菊;刘中文;梁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A61B5/153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采血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可用于静脉采血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病人,需要持续在静脉注入药液,为避免过度损伤静脉血管,通常采用静脉留置针,从而可以不用重复穿刺静脉血管。但是现有的留置针存在以下缺陷:通常只能单向注入,而不能采血,需要采血的时候还是需要重新在静脉穿刺。
现有的留置针针头在留置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内壁。且现有的留置针通常只有一个注药口,在需要同时注入多种药物的场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脉采血留置针,可以在不影响注入药液的情况下进行采血操作,而不用另行在静脉穿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脉采血留置针,包括留置针,留置管的侧壁通过软管与注药部连通,注药部上至少设有一个注药口,留置管的尾部设有密封胶,留置管的头部设有留置套管,抽血针穿过留置管尾部的密封胶从留置套管伸出,抽血针通过软管与导血针连通。
所述的抽血针尾部还设有与留置管尾部配合的底座,底座上设有手柄。
所述的注药口为多个,其中至少一个注药口上设有带密封胶的盖子。
留置管与注药部之间的软管上还设有限流器。
所述的限流器成片状,其上设有楔形槽,楔形槽大头的一端设有开口部。
还设有穿刺针,穿刺针穿过留置管尾部的密封胶从留置套管伸出,穿刺针的尾部设有与留置管尾部配合的底座,底座上设有手柄。
所述的留置套管为柔性材质,留置套管的头端与穿刺针和抽血针的外壁密封配合。
所述的穿刺针侧壁还设有侧壁开口,侧壁开口位于留置套管内。
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保护套管,所述的保护套管设有侧面开口,以用于容纳穿刺针和抽血针与手柄连接的部分,保护套管沿着穿刺针和抽血针的轴线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静脉采血留置针,通过特制的留置管与抽血针,可以在不影响药液注入的情况下实现采血操作;进一步优化的,采用多个注药口可以实现同时多种药物注入;更进一步优化的,设置限流器可以限制药液的流量,且结构更小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穿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采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注药口1,第二注药口2,密封胶3,软管4,限流器5,底座6,留置管7,留置套管8,侧壁开口9,穿刺针10,手柄11,抽血针12,导血针13,保护套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中,一种静脉采血留置针,包括留置针,留置管7的侧壁通过软管4与注药部连通,注药部上至少设有一个注药口,留置管7的尾部设有密封胶3,留置管7的头部设有留置套管8,抽血针12穿过留置管7尾部的密封胶3从留置套管8伸出,抽血针12通过软管4与导血针13连通。使用时,将抽血针12插入留置管7尾部的密封胶3,并从留置套管8穿出进入静脉血管,然后将导血针13与负压储血管连接即可实现采血功能。密封胶3采用柔性的医用硅胶材料,当抽血针12抽出后,密封胶3可以仍确保密封。本使用新型尤其在已经植入留置针的情况下采血非常方便。
如图2中,所述的抽血针12尾部还设有与留置管7尾部配合的底座6,底座6上设有手柄11。由此结构,便于握持。
优化的如图2中,所述的注药口为多个,其中至少一个注药口上设有带密封胶3的盖子。由此结构,当注入时,可以同时注入多种药液。在本例中,可以从第一注药口1、第二注药口2和留置管7尾部同时注入药液。其中,第二注药口2还可以用于注入肝素抗凝血。
优化的如图1、2中,留置管7与注药部之间的软管4上还设有限流器5。由此结构,便于调节药液的流量。
进一步优化的如图1、2中,所述的限流器5成片状,其上设有楔形槽,楔形槽大头的一端设有开口部。通过调节软管4在楔形槽的位置,即可方便地控制流量,结构精巧,调节方便。
优选的如图1中,还设有穿刺针10,穿刺针10穿过留置管7尾部的密封胶3从留置套管8伸出,穿刺针10的尾部设有与留置管7尾部配合的底座6,底座6上设有手柄11。由此结构,便于在植入留置套管8时,穿刺静脉,穿刺完成后,即取出穿刺针10。可以注入药液,或采血。必要时,也可以用抽血针12作为穿刺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未经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64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ARM处理器的微波热疗仪系统
- 下一篇:具有弹性止液阀的输液泵蠕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