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6724.8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3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晶;付劼;张新明;尤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圣宝罗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16 | 分类号: | A61L27/16;A61F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牟彩萍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聚丙烯纤维 单丝 网布 制备 疝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
背景技术
疝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分为水疝、小肠疝、血疝、腹股沟疝、腹壁疝等多种类型,其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以规则或不规则的补片进行手术治疗,但缝合较多,有术后遗留慢性疼痛的可能,并且效果因为患处的不同位置而异,容易复发,同时,由于使用的材料多为普通有机材料,极易与人体发生排异反应,增加了术后康复难度及风险,目前,常规操作中,针对疝气修补手术材料的领域尚未见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长久保持疝气修补效果且副作用小的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疝气网塞,所述疝气网塞的材质为医用聚丙烯单丝编制网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所述聚丙烯纤维单丝编制的网布为进行表面处理得到的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所述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的表面处理方法为先以氧化剂进行处理40分钟,再以有机溶剂进行表面包覆处理15-24小时;所述氧化剂处理中所使用的氧化剂为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或重铬酸钠;所述表面包覆处理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为浓度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10%的含有甲基乙基纤维素的乙醇溶液、浓度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10%的浓度的含有乙烯—乙烯醇—乙烯醋酸酯的乙醇溶液、浓度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10%的含有聚丙烯腈的乙醇溶液或浓度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10%的含有聚氨酯的乙醇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的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所述表面包覆处理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为浓度按重量百分比计为2-10%的含有甲基乙基纤维素的乙醇溶液;所述表面包覆处理时间为20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的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包括有预成形补片、充填式网塞、矩形补片、椭圆形补片四种类型。
进一步的,所述的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所述充填式网塞包括有锥状网、双层花瓣形网片和固定片,所述锥状网为圆锥体形或多棱锥体形;所述双层花瓣形网片由内外两层花瓣形网片连接组成;所述锥状网的锥尖与双层花瓣形网片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片的中心位置与锥状网的底面连接;所述固定片的一端设置有精索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所述内外两层花瓣形网片均为四片花瓣形;所述内外两层花瓣形网片之间、双层花瓣形网片与锥状网的锥尖之间及固定片中心位置与锥状网的底面之间,均是通过聚丙烯丝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所述充填式网塞包括有锥状网和圆形固定片;所述锥状网的底面与圆形固定片的中心位置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所述所述疝气网塞的网状结构孔径为10μm-3000μm;聚丙烯丝缝合的连接强度为≥16N。
进一步的,所述的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所述疝气网塞的纵向拉伸强度和横向拉伸强度为≥16N;所述疝气网塞的顶破强度为≥20k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制备的疝气网塞,在填补疝气患处时创口小缝合少,由于其填充式结构,能够较以往更方便有效的填补疝气患处,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降低了病患的复发率,同时。本发明采用的聚丙烯单丝材质,消毒简便,成形工艺简单,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采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重铬酸钠等氧化剂对聚丙烯纤维单丝网布进行的表面处理,可使材质的接触角降低约30%;表面包覆处理能够改变聚丙烯纤维单丝的表面性质。
材料植入人体内后,被机体视为“异物”,在无明显损伤和感染的条件下,若材料中无有害物质存在,组织在早期呈现炎症反应。如表1所示为炎症反应程度判断标准,炎症反应的强弱,可以表明机体对材料的排异程度。通过材料改性,降低了材料的排异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圣宝罗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圣宝罗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67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