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分离脱除变换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6758.7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8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于品华;王祥云;毛松柏;孔凡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50 | 分类号: | C01B3/50;C01B3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脱除 换气 二氧化碳 工艺 方法 | ||
1.一种膜分离脱除变换气中二氧化碳的工艺方法,包括预处理工序和膜分离系工序,变换气经预处理步骤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分离工序是:从预处理工序来含饱和水分的洁净气经过第一级膜分离器分离后,截留气为合格的净化气,送出界外;渗透气为含有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经压缩机压缩提压、冷却、过滤后进入第二级膜分离器,第二级膜分离后的截留气是富含氢气的混合气,与原料气进行混合回收氢,第二级膜分离的渗透气为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碳送出界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预处理工序是:将含二氧化碳的变换气首先减压和旋风分离除去大部分油雾和液滴,而后经三级精密过滤并依次与二段膜分离压缩器及伴热管伴热后,进入膜分离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预处理系统设有增湿器,当变换气中水分非饱和时,由增湿器将气体中的水分加至饱和。
4.根据权利2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变换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20%-50%,经减压阀减压后变换气压力小于2.0MPa,温度小于50 o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膜分离器为平板卷式膜或中空纤维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膜分离器的膜材料采用的是促进传递膜,该类型的膜以多孔超滤膜为支撑层,以含有-NH2、NH、-COOH、F-、吡啶功能基团或其混合物的聚合物为选择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选择层的膜材料为多乙烯多胺、聚乙烯胺或聚胺基烯酸钠盐中的一种,所述聚胺基烯酸钠盐为聚丙烯酸钠-共聚-丙烯酰胺、聚酰胺共混硅纳米颗粒、聚N-乙烯基-γ-胺基丁酸钠、聚N-乙烯基-γ-胺基丁酸钠-共聚-丙烯酸钠或N-乙烯基-γ-氨基丁酸钠-丙烯酸钠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选择层的膜材料为聚乙烯胺与小分子胺的混合物,所述小分子胺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羟乙基乙二胺或氨基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选择层的膜材料为N-甲基二乙醇胺共聚三甲酰氯、聚烯丙基胺-聚乙烯醇共聚物、聚苯胺纳米颗粒掺杂聚乙烯胺、乙二胺修饰的聚乙烯胺、三乙烯基四胺和三甲酰氯界面聚合形成的聚酰胺、季戊四乙烯二胺掺杂聚乙烯胺、3,3’-二胺-N-甲基二丙基胺与三甲酰氯的共聚物或聚乙烯胺-聚乙二醇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675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