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温敏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7466.5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4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新 |
主分类号: | F27D21/00 | 分类号: | F27D21/00;G01K11/06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16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固体 电热 炉温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温敏探头,该探头置入测温区用探头内测温材料的温度特性传递超温信号,检测炉体内是否超温出现。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的最高工作温度通常为800摄氏度以下,控制系统长期处于这种高温及灰尘的工作环境下,一旦产生控制失灵,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失去了正常控制,如果不能有效的发现和控制这种超温状况,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温敏探头用于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超温时的检测,以保证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安全稳定运行,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温敏探头。该温敏探头置于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蓄热体内或保温层内侧壁上,利用置入温敏探头内的超温检测材料固有的物理温度特性传递超温信号,超温输出信号是电信号或机械位移信号,为方便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超温时采取紧急断电措施时选择使用,保证运行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温敏探头,其特征在于:温敏探头置于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蓄热体内或保温层内侧壁上,温敏探头内设置有超温检测材料制成的记忆单元,超温时输出超温信号,记忆单元包括测温腔结构或测温元件结构,记忆单元具有记忆不可恢复性,以保证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超温时采取紧急断电措施。
所述的测温腔结构采用机械位移式,在超温时输出超温信号为机械动作信号,机械位移式是在壳体内顶端先装入由超温检测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体测温腔,再插入顶杆,顶杆上固定有内支点并套装上位移推力弹簧,在位移推力弹簧的作用下使顶杆与测温腔紧密接触。
所述的测温元件结构采用电极式,在超温时输出超温信号为电极间开路或短路信号,电极式是在外套管内一端口处安装由陶瓷制成的电极绝缘座,电极固定在绝缘座上并引出外套管做信号输出端,在靠近绝缘座的电极端口处安装用超温检测材料制成的测温元件,使电极在常温为开路状态、超温为短路状态,或使电极在常温为短路状态、超温为开路状态。
所述的超温检测材料是在超温检测点处具有熔化或软化状态突变的温敏材料。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温感探头以检测材料固有的物理温度特性熔化点或软化点传递超温信号,用此技术制造的探头具有探头温控点与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同寿命的可靠性。一旦报警具有记忆不可恢复性是确保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压电热储能炉温敏探头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压电热储能炉温敏探头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壳体,2、测温腔,3、顶杆,4、内支点,5、弹簧,6、外支点。
图2中,7、测温元件,8、绝缘座,9、电极,10、外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高压电热储能炉温敏探头为机械位移式,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1内顶端先装入由超温检测材料制成的中空结构体测温腔2,再插入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杆状物顶杆3,顶杆3上固定有内支点4并套装上位移推力弹簧5,外支点6套装在顶杆3上与壳体1固定,在位移推力弹簧5的作用下使顶杆3与测温腔2紧密接触,当测温腔感受温度达到制造材料固有的物理温度特性熔点或软化点时在推力弹簧的作用下顶杆3压缩测温腔产生位移信号报警,恢复工作要重新更换测温腔2。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高压固体电热储能炉温敏探头为电极式,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外套管10内一端口处安装由陶瓷制成的绝缘座8,电极9固定在绝缘座8上并引出外套管10做信号输出端,在靠近绝缘座8的电极9端口处安装用超温检测材料制成的测温元件7,使电极9在常温为开路状态、超温为短路状态就具备使用安装条件,工作中当测温元件感受温度达到制造材料固有的物理温度特性熔点时使电极9在常温达到开路状态、超温为短路的状态,或使电极在常温为短路状态、超温为开路状态。即发生反转,常开探头输出短路信号,常闭探头输出开路信号。恢复工作要重新安装测温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新,未经朱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74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态直/直变换器
- 下一篇:一种变流器功率模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