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竖直电场多层原油进料电脱盐罐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7855.8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9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华;牛文俊;陈晓东;陈爱华;于娟;刘建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32/02 | 分类号: | C10G32/02;C10G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直 电场 多层 原油 进料 脱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直电场多层原油进料电脱盐罐,属于原油预处理脱盐脱水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原油电脱盐工艺在炼厂普遍采用,通过向原油注水,经过静态混合器及混合阀对原油与水进行混合作用,水洗涤原油中的盐,之后油水混合液进入电脱盐罐,在电场及重力作用下,油水分离,得到脱盐脱水的原油,这就是所说的原油电脱盐工艺。电脱盐工艺中,借助电场的作用,含盐的微小水滴产生偶极聚结,加速油水的分离过程。
现有的原油电脱盐工艺,注水的原油其进料位置位于罐的中下部,油水界面之上,即油相进料,为避免上升的原油含水较高时,电场的电极间发生短路,考虑工业安全运行,电脱盐罐内的电极板一般位于罐体的中上部,而受上部可用空间影响,电极板的间距受到较大限制,即,实际作用于原油的电场区域相对较小。再有,在油水重力沉降分离过程中,一般原油上升速度越小,越有利于油水分离;下沉的水滴运行距离越短,与原油接触的机会越少,越有利于减小返混现象,正基于此,一般电脱盐罐做成卧罐。上述两种因素对油水分离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而在一个卧式电脱盐罐内,根据电场和重力作用两种因素的特点,对电脱盐罐内结构同时做相应的改进,以改善这两方面作用,目前是没有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竖直电场多层原油进料电脱盐罐。
本发明提供一种竖直电极多层原油进料电脱盐罐,利用该电脱盐罐进行原油脱盐脱水,能够显著增大电脱盐罐中的电场作用区域同时大大改善油水重力沉降分离的效果,提高原油电脱盐油水分离效率。
一种竖直电场多层原油进料电脱盐罐,由外筒体及保温套,原油进料管、排水管、多层原油管与集水器、顶层平挡板、收油管和竖直电极组成;所述的外筒体为卧式电脱盐罐外形,由圆形直筒体与两侧碟形封头连接,构成封闭卧罐体;所述的原油进料管位于电脱盐罐底部正中,注水的原油由此管进入电脱盐罐;所述的排水管位于电脱盐罐底部,经电脱盐油水分离工艺得到的水,由此管排出罐体;所述的多层原油管与集水器均匀分布于电脱盐罐内,由数条平行于电脱盐罐水平中心轴,上下等间距的原油管及原油管下方的矩形集水器构成;原油进料管在罐内竖直向上,依次与上下分布的数条原油管垂直相交连接,原油管的两端对称伸向罐体两端的封头且两端封闭,原油管的长度略小于外筒体的圆形直筒体,原油管的水平两侧开有均匀分布的小孔,每条原油管上小孔的总面积不小于原油管的横截面积。
一种竖直电场多层原油进料电脱盐罐,两个电极分别位于卧式电脱盐罐中心轴线左右两侧,为整体竖直的金属网状或条状结构;原油进料采用上下多层分布,平均分配各层进料。
竖直电场多层原油进料电脱盐罐,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由外筒体,原油进料管,排水管,多层原油管与集水器,顶层平挡板,收油管,竖直电极组成。
外筒体为常见卧式电脱盐罐外形,由圆形直筒体与两侧碟形封头连接,构成封闭卧罐体。外筒体外覆盖保温层,对外筒体内物料保温。
原油进料管位于电脱盐罐底部正中,注水的原油由此管进入电脱盐罐。
排水管位于电脱盐罐底部,经电脱盐油水分离工艺得到的水,由此管排出罐体。
多层原油管与集水器均匀分布于电脱盐罐内,由数条平行于电脱盐罐水平中心轴,上下等间距的原油管及原油管下方的矩形集水器构成。原油进料管在罐内竖直向上,依次与上下分布的数条原油管垂直相交连接,原油管的两端对称伸向罐体两端的封头且两端封闭,原油管的长度略小于外筒体的圆形直筒体,原油管的水平两侧开有均匀分布的小孔,每条原油管上小孔的总面积不小于原油管的横截面积,注水的原油由原油进料管分别进入上下分布的数条原油管,再由原油管上的小孔进入罐内。
每条原油管的下方有一个矩形集水器,矩形集水器外形为一个中央被竖直向上的原油进料管穿过的敞口长方形盒,长方形盒的长略大于其上方的原油管,其宽根据电脱盐罐的大小及全部集水器的配置确定,一般尽可能利用罐内空间,又与罐壁及电极之间留有间隙,长方形盒的两个宽边一侧的挡板,即靠近电脱盐罐两端封头的两个挡板的中央有开口,电脱盐油水分离得到的水,由此开口流出集水器,直落入罐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7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