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均质岩心模型层间窜流量的定量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7918.X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8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祖波;罗蔓莉;吕伟峰;刘庆杰;陈序;张官亮;严守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均质 岩心 模型 层间窜 流量 定量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非均质岩心模型层间窜流量的定量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水驱砂岩油藏经过多年注水开发,油藏中产生了三大矛盾:层间矛盾、同层内纵向矛盾和平面矛盾。这三大矛盾作用的结果是注水水流只沿大孔道或高渗透层流动,而在水流冲刷不到的区域留有大量的剩余油无法开采。例如,大庆喇萨杏油田大于1米以上的主力油层100%见水,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水洗层内;控制了74.4%的剩余地质储量,其中大于2米的油层控制了45.7%的剩余地质储量。厚油层“层内矛盾”已成为高含水阶段的主要矛盾。要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三大矛盾,就必须了解流体在非均质油藏的运动规律,制定合理的生产措施解决这三大矛盾。
目前实验室关于提高采收率的水驱规律实验研究,大多为均质模型,与油藏实际情况不符。关于非均质的研究,分为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研究,目前对平面和层间非均质的研究很多,方法已经成熟。关于层内非均质性的研究,由于其复杂性,实验方法上没有突破,所以研究的比较少。层内研究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难点:无法定量表征层和层之间的窜流情况;实验后也无法定量知道每个渗透层的残余油分布。
层内非均质研究主要模拟厚度比较大的储层,在厚储层内由于沉积原因导致不同深度渗透率不一样,厚层中间不存在隔层。层内非均质与层间非均质最大的区别在于:层内非均质是指各个渗透层之间互相连通,水驱过程中层和层之间存在油水的窜流;层与层之间的窜流主要是由于各层渗透率不同,水驱前沿有差异,在毛细管力、粘滞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油水在层间相互运移。
并且,现有技术都未公开如何定量测定非均质岩心模型层间窜流量,而定量计算层间窜流量对于认识非均质渗流规律和调整开发措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定量测定非均质岩心模型层间窜流量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无法定量测定非均质岩心模型层间窜流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均质岩心模型层间窜流量的定量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N个单层岩心模型叠加组合成一个相互连通的非均质干组合模型,放入非均质多层岩心夹持器进行CT扫描,得到所述非均质干组合模型的CT数CTdry;(2)用CT分别扫描空气、油、水,得到其CT数分别为CTair、CToil、CTwater;(3)用含有NaBr的CT增强剂对所述N个单层岩心模型分别进行饱和,并用称重法分别获得所述N个单层岩心模型的孔隙体积Vpi,i=1,2……N;(4)将经水饱和的N个单层岩心模型叠加组合成一个相互连通的非均质水饱和组合模型,放入所述非均质多层岩心夹持器进行CT扫描,得到所述非均质水饱和组合模型的CT数CTwet;(5)用油分别驱替所述经水饱和的N个单层岩心模型中的水,直到不出水为止,记录最终被驱出的水量Vwi,i=1,2……N,建立束缚水饱和度;用公式(1)计算每一单层岩心模型的初始含油饱和度Soi:
(6)将已知初始含油饱和度Soi的单层岩心模型叠加组合成一个相互连通的非均质模型,放入所述非均质多层岩心夹持器进行CT扫描,得到束缚水状态下的非均质模型的CT数CTswi;(7)进行水驱实验,通过所述非均质多层岩心夹持器分层计量每一单层岩心模型的油、水体积量,其中油的体积量为Voij;(8)通过公式(2)计算每个单层岩心模型的采出程度Ei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79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荷泵电路
- 下一篇:一种采用套管对后浇带降水管井实施封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