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平均值估算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极址电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98827.8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7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束洪春;蒋彪;田鑫萃;董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7/08 | 分类号: | G01R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平均值 估算 直流 输电 系统 接地 极极址 电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平均值估算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极址电阻的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测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接地极线路是直流输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际中接地极极址的选择相对比较困难。为了减少接地极电流对换流站设备的影响,直流系统中接地极的极址一般选择在距离换流站几十到一百多千米的地方,极址与换流站之间通常架设双导线并联的接地极引线。
接地极线路电压较低,经过的地区多为山区,所以发生线路故障的概率较大,接地极线路发生故障时会影响直流双极系统,不仅对直流系统安全运行影响较大,而且对大电网骨干网架的稳定运行影响很大。对于接地极线路的故障精确定位,极址电阻值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接地极极址电阻容易受所处环境的影响而变化,若能较精确的获取实时的极址电阻值,对于接地极线路的故障精确定位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利用平均值估算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极址电阻的方法,以达到能较精确的获取实时的极址电阻值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平均值估算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极址电阻的方法,首先利用接地极线路故障前的录波数据计算接地极量测端电压的长时窗平均值和接地极量测端两回出线电流的长时窗平均值,然后通过接地极量测端电压的长时窗平均值和接地极量测端两回出线电流的长时窗平均值计算出由量测端视入的总等效电阻值,最后通过由量测端视入的总等效电阻值和接地极线路的电阻值计算出接地极极址电阻值。
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接地极线路故障前的录波数据计算接地极量测端电压的长时窗平均值和接地极量测端两回出线电流的长时窗平均值,分别为:
(1)
(2)
(3)
式中: 为接地极量测端电压的长时窗平均值值,、分别为接地极量测端两回出线电流的长时窗平均值,N为长时窗的数据总个数,为接地极量测端电压第n个采用点的瞬时值、(n) 为接地极线路1量测端电流第n个采用点的瞬时值,和(n) 为接地极线路2量测端电流第n个采用点的瞬时值,为采用点序号;
(2)用接地极线路量测端电压长时窗平均值除以接地极量测端两回出线电流的长时窗平均值之和得到由量测端视入的总等效电阻值;
(4)
式中:R为接地极线路和极址的总等效电阻;
(3)用由量测端视入的总等效电阻值减去线路等效电阻值得到接地极线路极址电阻;
(5)
式中:Rg为接地极极址电阻,r为单位长度线路直流电阻,l为接地极线路全长。
本发明的原理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接地极极址电阻为纯阻性,利用接地极线路故障前的录波数据的长时窗平均值,可以估算出极址电阻值。接地极线路故障前录波数据的长时窗平均值为量测端电气量的直流分量,接地极线路量测端电压的直流分量除以两回出线电流的直流分量之和等于接地极线路和极址的总等效电阻值,该总等效电阻减去线路等效电阻值即为接地极极址电阻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法利用了已有的故障录波数据对接地极极址进行估算,不需要再进行高频率的采样,易于现场实现。
(2)本方法利用量测端电压和电流的长时窗平均值估算直流接地极极址电阻值,由于极址电阻为纯阻性,所以计算时只考虑线路的直流电阻,计算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直流输电系统图:图中,为换流站中性母线电压(接地极量测端电压);、分别为接地极两回出线电流(量测端电流);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接地极量测端电压、电流波形图;t/s表示时间/秒,kV表示千伏,kA表示千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接地极量测端电压、电流波形图;t/s表示时间/秒,kV表示千伏,kA表示千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接地极量测端电压、电流波形图;t/s表示时间/秒,kV表示千伏,kA表示千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8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