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抽滤式沉淀池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98856.4 | 申请日: | 2013-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2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雷环宇;黄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友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抽滤式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的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沉淀池、沉砂池和澄清池,适用于污水处理和给水工程中对悬浮颗粒物的阻截。
背景技术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沉淀池是基本而重要的水处理设备,用于污水处理和给水工程中对悬浮颗粒物的阻截分离。通常,沉淀池分为进水区、沉淀区、贮泥区、缓冲区和出水区。
传统沉淀池体积庞大、去除率较低。改善和提高沉淀池的效率和去除率,是沉淀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一些新型沉淀池如向心辐流式沉淀池、预曝气辐流式沉淀池、斜流式沉淀池,对沉淀池的结构进行改进,创造更适宜颗粒沉降分离的条件,可以有效提高沉淀池的沉降效率。
在工程实践中,沉淀池经常与滤池组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悬浮颗粒物的去除率。同时,研究人员也试图采用过滤方法来改进和强化沉淀池的性能。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沉淀池的出水区设置格栅、滤网或滤板等过滤装置来阻截悬浮物和颗粒物,如:专利“一种可以有效净化浆料的沉淀池(200520031290.2)”在沉淀池中料浆进口与料浆出口之间设置过滤网;专利“一种圆形沉淀池微滤布表面过滤出水方法(200810047432.2)”沿圆形沉淀池周边布置多个微滤布滤板,对沉淀池中的污水进行表面过滤;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沉淀池(200920191799.1)”在出水槽上设有出水堰,出水堰上设有栏格,栏格内装有过滤膜;专利“高效沉淀池(200920231409.9)”在沉淀池壁上部周边设有径向伸出悬置的过滤或沉淀环槽,环槽内装填有过滤介质或斜管、斜板。这一类方法改善了沉淀池对悬浮物的去除率,但过滤器件的表面很容易堵塞,出水量不断下降进而使沉淀池无法正常工作,需要通过人工或继续进行清洗。
另一种方法则是在沉淀池内部设置过滤层,污水入口设于过滤层下方,污水中的悬浮物在过滤层下方靠重力沉降,污水在压差作用下透过滤层,从过滤层上方排出。如专利“一种竖流式沉淀池(201110080310.5)”的进水区从池顶伸入到池下部,在池内设有由孔径40~50mm的钢格网和直径80~150mm的生物填料组成的过滤区,出水口位于过滤区上方。专利“一种高效生物膜沉淀池(201120028361.9)”将生物滤料层设置于沉淀池中部,对携带微小悬浮物的污水能够进行过滤分离。这一类方法要用污水泵将污水送入池底,而且也存在过滤器件表面堵塞的问题,而且由于过滤层位于沉淀池内不易清洗和维护,因此往往只能采用较大的过滤孔径。
综上所述,将沉淀法与过滤法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沉淀池的效率和对悬浮物的去除率。现有技术方案在应用中都存在不足,特别是过滤装置的维护不便,限制和削弱了过滤法在沉淀池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沉淀池对悬浮物去除效率不高、过滤装置易脏堵难维护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高效抽滤式沉淀池的技术方案,通过沉淀池出水区的滤筒将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阻截下来,以提高沉淀池的性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抽滤式沉淀池,设有一个或多个滤筒,其特征在于:
1)所述滤筒设有出水口,滤筒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出水管连接;
2)滤筒的出水口位于滤筒的上方或侧向,滤筒的过滤面浸没于水面之下;或滤筒的出水口位于滤筒的下方;
3)所述沉淀池的出水管与水泵连接。
优选地,所述滤筒包括框架、端盖和滤袋,滤筒的出水口设于端盖。滤袋套在滤筒外侧,构成一个中空的滤筒。滤筒的框架和端盖可以连接为一体,也可以是两个独立的零件,通过压紧、卡接、焊接或其它方式连接。滤筒的出水口通过连接管与沉淀池的出水管相连。当设有多个滤筒时,多个滤筒的出水口通过连接管与集水管相连,集水管再与沉淀池的出水管相连。优选地,所述滤袋由纤维纺织滤布、金属丝编织滤网、滤毡或无纺布制成。然而,所述滤筒也可以由烧结或编织金属网、陶瓷网制成,或中空纤维滤芯。
所述滤筒的过滤精度在10~200微米之间。
污水进入沉淀池中经过沉淀处理,在水泵抽吸作用下从滤筒的四周和/或底部、顶部透过滤袋进入滤筒,从滤筒的出水口流经沉淀池的出水管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高效抽滤式沉淀池,在池体的上部设有出口区,所述滤筒置于出口区内。池体与出口区之间设有溢流堰,池内的污水越过溢流堰流入出口区。
进一步地,所述滤筒的出水口与集水管或沉淀池的出水管之间,采用快速接头进行连接,便于对滤筒进行清洗、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友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友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988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