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热带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00644.5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9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热 带干式 直流 滤波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热带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直流滤波电容器广泛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HVDC),静止型无功补偿(SVC)、风力发电、电力机车牵引、交直流电力传动、励磁、高压软启动、高压变频、整流器、各种机械起重设备的逆变器。可以有效滤除电压附加的纹波成本,平滑波形。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一般使用环氧树脂作为灌注料,因不会产生液体泄漏,安装方便,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但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在湿度大,温度高的湿热带环境下经数年使用后,部分电容器会出现环氧树脂灌注料与外壳分离,外露的环氧树脂表面开裂,电容器性能劣化不能继续使用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湿热带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该电容器在湿度大、温度高的湿热带环境下,不会出现灌注料与外壳分离,外露的环氧树脂表面开裂,电容器性能劣化的现象,保证电容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湿热带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组、绝缘层、灌注料、金属外壳、壳盖、引出端子,所述电容器芯组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内,所述电容器芯组与所述金属外壳之间设有所述绝缘层,所述灌注料填充在所述金属外壳内的空隙中,所述盖壳扣合在所述金属外壳上,所述引出端子固设于所述盖壳上,且所述引出端子与所述电容器芯组电连接,所述壳盖设置有与所述引出端子紧密配合的灌料口,所述引出端子穿过所述灌料口从而密封所述灌注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灌注料为聚氨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盖和所述金属外壳通过电焊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盖和所述金属外壳的材质均为冷轧钢板、无磁不锈钢或铝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湿热带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在所述金属外壳上扣合所述壳盖,可将所述灌注料完全密闭起来,不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外部湿气通过所述灌注料中细小孔洞对所述电容器芯组的影响。聚氨酯固化后为弹性体,孔洞更小,性能稳定,导热性能较好,电容器可以更好的在湿热带环境下运行。在湿度大、温度高的湿热带环境下,不会出现灌注料与外壳分离,外露的环氧树脂表面开裂,电容器性能劣化的现象,保证了电容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湿热带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湿热带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述湿热带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组1、绝缘层2、灌注料3、金属外壳4、壳盖5、引出端子6,所述电容器芯组1设置于所述金属外壳4内,所述电容器芯组1与所述金属外壳4之间设有所述绝缘层2,所述灌注料3填充在所述金属外壳4内的空隙中,所述盖壳扣合在所述金属外壳4上,所述引出端子6固设于所述盖壳上,且所述引出端子6与所述电容器芯组1电连接,所述壳盖5设置有与所述引出端子6紧密配合的灌料口,所述引出端子6穿过所述灌料口从而密封所述灌注料3。在所述金属外壳上扣合所述壳盖,可将所述灌注料完全密闭起来,不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外部湿气通过所述灌注料中细小孔洞对所述电容器芯组的影响。所述灌注料3为聚氨酯,聚氨酯固化后为弹性体,孔洞更小,性能稳定,导热性能较好,电容器可以更好的在湿热带环境下运行。所述壳盖5和所述金属外壳4通过电焊固定连接。所述壳盖5和所述金属外壳4的材质均为冷轧钢板、无磁不锈钢或铝板。通过优选所述湿热带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的组件连接方式和材质,进一步完善密闭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湿热带干式直流滤波电容器,在湿度大、温度高的湿热带环境下,不会出现灌注料与外壳分离,外露的环氧树脂表面开裂,电容器性能劣化的现象,保证了电容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06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驱动装置
- 下一篇:线路变流器系统中熔接开关接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