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气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1577.9 | 申请日: | 2013-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6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苏少航;阮跃进;何云松;巢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井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高压气体压缩机活塞在高速运动中,需注入润滑油来降低摩擦阻力,提高活塞使用寿命。这样不可避免地将一些润滑油带人压缩气体里。而高压气源系统中,集成了各种高压流体介质控制元件,气源系统所提供的压缩气体除了具有要求压力、流量外.系统正常工作还需要高压流体介质洁净,没有或尽量减少介质中油分、水分及颗粒杂质的含量。尤其像食品、国防等一些特殊行业的用气设备对工作介质洁净度要求更加苛刻。目前国内已有常用的油气分离器不仅工作压力较低,而且除油净化效果差,难以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高压气体设备对气体品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以提高工作压力较高时的除油净化效果,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高压气体设备对气体品质的要求。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底脚、筒体、封头、导向螺旋器、分离滤芯、挡油伞、自动排污阀及进出气接头等部件。如图1所示。
所述进气接头切向焊在简体上,在滤芯外侧焊有导向螺旋器与简体内壁组成的空间形成了旋风通道。
所述简体中间设置了挡油伞,可有效防止高压气体直接对滤芯的冲击破坏,同时还可避免高压气体旋转时产生的旋涡将简体底部的油污卷起。
所述筒体按第四强度理论计算其壁厚。
所述筒体底部安装了排污阀(手动截止阀或电磁阀),有手动与自动两种控制方式,由用户自行选择排污方式。
所述导向螺旋器为螺旋式结构,由螺旋座与导向螺旋板组成,螺旋角控制在5~9°,如图2所示。
一般滤芯为圆筒形,为提高过滤效率,所述分离滤芯设计成折叠式结构,折叠形式过滤面积远远大于圆筒形式过滤面积。固定滤材的带孔圆筒骨架采用不锈钢板制作,气体由外向内流动,可拆卸清冼或更换。其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
附图说明
图l油气分离器结构
图中1-底脚、2-出气接头、3-导向螺旋器、4-筒体、5-分离滤芯、6-挡油伞、7-封头、8-自动排污阀、9-进气接头
图2导向螺旋器结构
图3分离滤芯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高压气体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通过油气分离器切向布置进气口进入简体后,流经旋风通道,迫使高压气体在旋风通道内形成旋转气流,这样夹杂在高压气体中的较大水滴.油滴和灰尘等获得较大的离心力与简体内壁发生碰撞,从高压气体中分离出来,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筒壁流到分离器的底部。即完成了第一次油气预分离。经过粗分离后的高压气体进入微米级的玻璃纤维层滤芯进行再一次精密过滤.将剩余的近似气态的油雾从高压气体中分离出来,经过两次分离后的洁净的高压气体从出气口排出供用户使用。油滴与水分从简体底部的排污阀定期自动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15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烷法制多晶硅安全生产方法
- 下一篇:油和调味品混合加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