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幕化防伪对照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02023.0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4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包福碧;邬三元;包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实数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G06F3/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安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幕 防伪 对照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屏幕化防伪对照系统,至少包括:
一防伪讯息载体,至少设有一机读讯息及一具有防伪特征的纹理图样;
一服务器,内部具有至少一数据库,在此一数据库中储存有对应辨视前述防伪讯息载体上纹理图样的防伪存证信息;
一终端装置,至少具有一影像攫取单元、一中央处理单元、一机读讯息读取单元及一显示屏,所述影像攫取单元可取前述该防伪讯息载体的纹理图样的完整影像,而成为一取像图样,所述机读讯息读取单元则可读取前述机读讯息,此一机读讯息经由前述中央处理单元解析后,可连结前述服务器的数据库,并取得相关对应的防伪存证信息,且由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将前述取像图样与防伪存证信息同时显示在该显示屏上。
2.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内另设有一图样匹配单元,此一图样匹配单元是将前述取像图样与防伪存证信息进行检视条件的匹配,使该二者具有相同的客观检视条件。
3.如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视条件至少包括:坐标、尺寸、分辨率及图样显示比例等参数。
4.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讯息载体上另具有一供中央处理单元解析定位所需的机读定位点。
5.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讯息载体的机读讯息经中央处理单元解析后,至少可得到前述防伪讯息载体的序号、服务器位置及前述取像图样的尺寸等信息。
6.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攫取单元是选自:摄影装置、照相装置、扫描装置等其中之一。
7.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是选自:个人计算机(PC)、行动电话、平板计算机等其中之一。
8.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读讯息可为一选自条形码、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的组件,而此一机读讯息读取单元则为可解读该机读讯息的机构。
9.一种屏幕化防伪对照方法,其至少包括:
一对一预设防伪讯息载体上的防伪特征或图样进行完整取像,以获得一取像图样的步骤,由一具有影像攫取单元的终端装置对一特定防伪讯息载体上的防伪特征或图样完整取像
,并使所述取像内容储存在前述终端装置内成为一取像图样;
一取得机读讯息的步骤,是利用一机读讯息读取单元由前述防伪讯息载体上取得一机读讯息;
一解析该机读讯息的步骤,所述终端装置利用内部的解析机制分析前述机读讯息的内容,并至少取得一防伪查询信息;
一依该机读讯息的解析内容直接连结至预设服务器,并取得相关防伪存证信息的步骤,所述终端装置依前述防伪查询信息连结该服务器内预设的数据库,并由此一数据库中取得供比对辨视该取像图样的相关防伪存证信息;
一取像图样与防伪存证信息同时显示在预设显示屏上的步骤,将所述取像图样与防伪存证信息同时显示在一显示屏上,以便于使用者同步比对该取像图样与防伪存证信息之间的差异。
10.如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图样与防伪存证信息同时显示在预设显示屏上的步骤之前,另设有一将该取像图样与防伪存证信息进行检视条件的匹配的步骤,由所述终端装置将前述取像图样与防伪存证信息进行各项参数的调整,来供使用者在相同的检视条件下比对辨视其间差异。
11.如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读讯息条形码经解析后,至少可得到前述防伪讯息载体的序号、服务器位置及取像图样的尺寸等信息。
12.如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视条件至少包括:坐标、尺寸、分辨率及图样显示比例等参数。
13.如权利要求项9所述的屏幕化防伪对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存证信息至少包括:供比对辨视所述取像图样的相关至少一存证图样,以及供比对辨视此一取像图样的相关防伪特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实数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实数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20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步设备和同步方法
- 下一篇:数据驱动的自适应接收链分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