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2227.4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1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军;许爱清;陈克明;李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宗军 |
主分类号: | A23D9/04 | 分类号: | A23D9/04;A23P1/0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32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 蛋白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油茶籽油是由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油茶树(Camellia oleifera)的果仁炼制而成的植物油。油茶籽油色清味香,是我国传统的优质食用植物油,其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高达90%以上,其中油酸的含量达80%以上,而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其它各种食用油低。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等都与地中海橄榄油相似,被盛赞为“东方橄榄油”,长期食用有利于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等疾病。
油茶籽油可供食用、制造人造黄油及工业和医药用,可制成蜡烛和肥皂,也可作机油的代用品等等。对于上市的食用油茶籽油,目前仅见有传统的桶装(或瓶装)精制油,其产品形式单一。此外,现有文献报道的油茶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中需要添加超出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GB 2760-2011)所规定最高限量的油脂复合乳化剂,如单甘酯和蔗糖脂肪酸酯,Span 80 和 tween 20等,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隐患。因此,建立一种直接以具有乳化作用的可食性壁材包埋油茶籽油的工艺技术,对油茶籽油微胶囊的生产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营养价值高、分散性和水溶性好、易于包装储运和方便食用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并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可行、易于规模化生产且生产成本低的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还提供了一种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由芯材和包埋所述芯材的壁材组成,以油茶籽油为芯材,以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所述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所述芯材和壁材的质量比为1:1~1.5。
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中,将所述芯材和所述壁材混合乳化形成水包油型乳化液,所述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制得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
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中,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复溶于90℃以上开水后得到的乳滴的粒径为10~200μm。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酪朊酸钠,加入到所述酪朊酸钠10倍质量的45℃温水中,搅拌溶解,得到溶液A;
(2)称取与酪朊酸钠等质量的麦芽糊精,加入到所述麦芽糊精8倍质量的45℃温水中,搅拌溶解,得到溶液B;
(3)按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1:1~1.5,称取油茶籽油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混匀后,再加入到溶液B中,搅拌混匀后,得到芯材与壁材的混合液C;
(4)将上述步骤(3)中得到的混合液C进行高速剪切乳化,转速为10000~12000 rpm,得到乳化液D;
(5)将上述步骤(4)中得到的乳化液D进行喷雾干燥,制成微胶囊颗粒,即得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所述高速剪切乳化,乳化时间为1.5~2.0 min。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5)中所述喷雾干燥条件为:喷雾头的喷嘴直径为0.75mm,进风温度为165℃±5℃,出风温度为80℃±5℃,进料温度为45℃±5℃,进料速度设定为650±50 mL/h。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应用,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作为方便食品的油脂类添加剂。
上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应用中,所述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作为方便面的油料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以合适的壁材包埋芯材制成的微胶囊化油脂产品,能够有力地保护芯材油脂分子中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免受氧化,延缓油脂酸败进程,保障产品品质和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同时,也能丰富产品的形式,满足潜在的消费市场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宗军,未经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2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