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的运营隧道维护健康监测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3840.8 | 申请日: | 2013-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2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胡珉;黄哲文;高新闻;喻钢;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解文霞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运营 隧道 维护 健康 监测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监测管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运营隧道维护健康监测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运营隧道维护中,由于涉及到众多知识领域,因此在运营隧道停止运营的晚上进行维护时,隧道里就出现众多行业、众多背景的人对整个隧道进行检测,分析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管片的维护就会出现两三拨人来对其进行检测,有检测变形的、有检测管片碎裂的。同时由于检测时的繁琐,导致检测效率低下,一个晚上也就能检测一个区间段。而对于检测数据的分析只能到地面计算机上才能进行。因此开发此类运营隧道维护健康监测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从已有的专利来看,如专利号201120579637.2便携式多功能隧道病害信息采集仪是从设备的角度来对运营隧道维护角度出发;专利号201210096263.8基于Wi-Fi网络技术的集群式隧道安全实时监控系统是从信息共享角度出发;这两个已经授权的专利都没有从隧道建设的初期管片生产及施工的信息包含进来进行有效地分析,而通过大量实际情况来看,隧道管片出现的渗水、碎裂、变形与管片的生产及施工都有一定的联系。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运营隧道维护健康监测管理方法,以便克服现有系统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运营隧道维护健康监测管理方法,可将隧道建设初期的管片生产及施工信息与运营维护的信息一起进行分析,从而克服已有运营隧道维护健康监测管理系统及方法出现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IM的运营隧道维护健康监测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隧道管片上设置RFID标签,RFID标签内储存对于管片生产、施工及历史健康监测编码信息;需要进行数据写入时,所述RFID读写器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管片编码信息;
利用前端操作终端获取隧道管片信息并判断隧道病虫害情况;所述前端操作终端装载有健康监测模块、BIM模型、本地小型时空数据库、RFID读写模块、无线接收发送装置;所述RFID读写器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管片编码信息,该信息将管片生产、施工及历史健康监测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所述前端操作终端通过无线接收装置接收监测数据,然后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管片信息,从而在本地小型时空数据库中搜索管片的生产、施工信息及历史健康监测信息;所述前端操作终端通过无线接收发送装置能够传送隧道地面上摄像头监控信息,无线接收发送装置与运营隧道的监测仪器设备相连,获得运营隧道周围环境信息,从而通过地面及地下监测信息来对运营隧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准确分析;所述前端操作终端通过BIM模型及健康监测模块进行时空数据信息的分析来确定运营隧道病虫害的情况;这样通过地下监测信息以及地面监控信息综合起来对该段运营隧道健康状况采用不变量分析技术进行分析;所述前段操作终端通过BIM模型获得的空间信息以及健康监测模块获得的时间序列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时空数据信息并通过不变量分析技术来分析、确定运营隧道病虫害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38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漏撒监控系统
- 下一篇:显影剂盒的检测装置